安徽网 » 外宣 » 2021新春走基层 »

【新春走基层】合肥古稀翁变身小区书画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可是合肥市农民陆勤林,年轻时贩卖过水果、做过瓦匠和包工头,前半生的生活和书画完全不搭界。70岁时,他开始拿起毛笔写写画画,如今写毛笔字和画画都像模像样,居然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草根书画家”。

70岁起步,握过瓦刀的手握起毛笔

农历大年初六,记者来到合肥市包河区榆林桥畔小区时,陆勤林老先生像往常一样在书桌前“写写画画”。在该小区提到陆勤林的名字,他们都知道这位喜欢写字画画的老人。今年74岁的陆勤林,曾是合肥市包河区骆岗街道陆大村的村民。为了养家糊口,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做过木匠、贩卖过水果,最后做了30多年的泥瓦匠和包工头。

2015年初,陆勤林一家和其他村民们住进了回迁小区榆林桥畔。住惯了农村小阁楼的他在小区里住了两年,有点不适应。相熟的老邻居们大多聚在一起打麻将消磨时间,但是陆勤林不喜欢。2017年,70岁的陆勤林想找点事情打发打发时间,抱着去玩玩的心态,他和家门口的两三个老朋友一起去报了“老年大学”,学起了书法和国画,没想到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书画爱好者。

老人在研习书画

沉浸书画间,他想拿出更好的作品

握过瓦刀的手,如今握起了毛笔,学习书画的过程枯燥而艰辛。和陆勤林一起报老年大学的几个朋友学了一小段时间都没有坚持下来。做事踏实不怕吃苦的陆勤林则没有退缩,完全沉浸了进去。“他把包河苑、包河花园附近的三个老年大学的书画课都报满了。”陆勤林的老伴说。

“每天早上五点不到,他就起来了。倒上墨汁,就开始一天的练习了。每天要耗在上面3、4个钟头。”陆勤林的老伴说。陆勤林一开始画的是写意花鸟,这一年来喜欢画人物。“人物比较难。结构不好把握。我爷爷画人的身体结构还好,面部还不是很精巧。”陆勤林的孙子陆未康是贵州民族大学的一名学生,他是爷爷画作的鉴赏者,也是爷爷的粉丝。“爷爷只有小学文化,刚开始要学国画和书法时,大家都惊呆了。没想到几年来,看他学得很认真,画得有模有样,现在大家不得不对他竖起大拇指!”陆未康说。

陆勤林戏称自己的卧室就是工作室。十平米不到的房间里,放了一张小床,两张旧条桌拼在一起,上面压块玻璃,就是写字画画的桌子了。

老人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书画篆刻不分家,除了练习毛笔字,陆勤林还开始练习刻章。 “姓名章和闲章都刻,遇到投缘的朋友,还会给他们刻。”业精于勤,陆勤林的书画作品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遇到有亲朋好友上门求字索画,而陆勤林总是把最好的拿给他们,以激励自己拿出更好的作品。

聂忠霞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记者 赵明玉 摄影报道

编辑 宋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