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教育

高校科学营营员日记:青春留名,浙大之行

“东南形胜,三五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早在一千年前,杭州就是江南屈指可数的大都市。而如今的杭州,除了一直沿袭下来的繁华、水乡的优美风光之外,还有一所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高等学院——浙江大学。今天,在高一的暑假,作为一名光荣的红星中学学生代表,来到了如诗如画的杭州,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浙江大学,开始了为期六天的高校科学营活动。我们是浙大历史上的过客,浙大是我们青春的见证者。以下是这次科学营活动的篇章。

一、相逢何必曾相识

经过一上午漫长的跋涉,我们,高校科学营浙大分营安徽队,终于来到了浙江杭州。我们每个人都对即将到来的科学营有着不言而喻的期待。在这几天里,我们会看见些什么,我们会认识些什么,我们会学到些什么,没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也会秉持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校训,在接下来的这几天,认真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积极思考中国人的科学文化,度过充实又快乐的每一天。

既然是科学营,那么携手同行的营员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我们安徽队,还有其他20个其他地区的团队,将在浙江大学的科学营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于是,经过一下午的休整,我们在志愿者小姐姐的带领下来到了日后晚间活动的场地。与我们一起的同伴来自北京第九中学。第一天晚间活动的内容是“破冰晚会”——让营员相互认识的活动。一开始大家都比较拘束,进入教室以后分开落座,但是随着自我介绍和破冰游戏的进行,大家逐渐开始有说有笑,敞开心扉了。安徽和北京两地虽然相隔甚远,但我感觉到,我们的心灵靠的很近,似乎是许久未见的老友,颇有相见恨晚的意味。是啊,就是这样,也许口音不同,也许家庭背景不同,但我们都是少年,都是担负国家未来的少年,都是需要学习和磨练的少年。我想,这也就是科学营向青少年征召的原因吧。昨日的不识是为了今日的相会,今日的相会是为了未来见面时,互相笑着说一句:别来无恙。

二、饮其流者怀其源

伴随着吵闹的铃声,第二天到来了,这意味着正式的科学营活动开始了。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浙江大学,校方安排了四场报告,上午下午分别两场。报告之前是开营仪式,简单的发言以后,我们所有营员在蒙民伟楼前拍摄了一张大合照。这张合照,是科学营的开始,也是科学营的纪念。

第一场报告是浙大体科院院长张光新教授主讲,他向我们仔细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历史,浙江大学本科学院的专业以及浙江大学的生活情况。沐浴在甲午战争的烽火中,求是学堂成立了。这便是浙大的雏形。许多年以后,抗日战争的战火烧到了杭州,时任校长竺可桢老先生便带领浙江大学的师生,开始了漫漫的“文军长征”。因此,在东南地区的大学中,只有浙大幸存了下来。1952年,国家对大学教育进行改革,把浙江大学分为四所大学,直到1998年才重新合并。从求是学堂,到四分五裂,最后成为今天的浙江大学,浙大“求是、创新”的精神一直贯彻于浙大120余年的历史中。这就是浙大的文化底蕴。

第二场报告是微生物学教授吴敏为我们准备的。他的主题是转基因。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解时下热门的转基因话题,也对转基因技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报告信息量非常大,而且非常跳跃,一会儿批判某教授不懂转基因,一会儿又想象无厘头的未来。总之,他颠覆了我对科学的看法,我第一次感受到科学可以不晦涩难懂,可以如此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下午的两场报告则是由一位学姐和一位学长主讲。他们都着重谈了学习方法和技巧,不同的是,先做报告的学姐喜欢举例子,而那位学长则喜欢互动,调动学生的思维。他们并没有受过师范的教育,但是讲课也是妙趣横生。我认为,他们四人都是很好的老师,并且,只要能够教我知识,能用人格魅力打动我的人,我都愿意称他为老师。

傍晚,我们来到了教学楼报告厅,为生在七月的同学和老师过集体生日。在浙江大学过的生日,对我们来说,可能是这辈子独一无二的经历。我们没过生日的营员在台下看着过生日的寿星们在台上哭得稀里哗啦,只能暗自羡慕。这种温馨的场景,让我觉得好像我们浙大分营是一个大家庭,或许,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和同伴能给我们的感动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我们在书中,电视中不少看过科学家夜以继日用心钻研的实验室,可说到底还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过,可今天便有机会参观涉及到化学物理等多方面的实验室,真是令人满心期待啊!

可当我们真正面对那些实在的精密仪器后却又犯了愁,尽管有专业人员在旁边讲解,可是要想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理解这么多专业术语也是十分困难的。我们每个人只能面面相觑,相濡以沫。可尽管有许多东西都听不懂,我们还是能些许领略到所谓流体力学在学术界的地位,抑或是最轻材料石墨烯制备过程的艰辛与不易……这可确实树立起我对科研人员崇高的敬意了。

“夜市千灯照碧云”,这句话本是用来形容扬州城的美丽与繁华。可是,当我在20号的晚上来到杭州G20峰会的举办地点时,我却发现远在唐朝的王建仿佛是在为今天的杭州写下这无比契合的诗句。在天还未完全暗下来之际,我们站在钱塘江边的大广场,望着杭州城那一座座极富艺术美感的建筑,心中已然有了置身于天国的幻觉。当预示着灯光秀表演开始的那一声轰鸣响起后,成片的房子发出光芒,相互掩映,领不少瘫坐在石凳子上休息的人不禁站起,抬头仰望。当这几排建筑相继用霓虹灯摆放出“杭州欢迎你”几个大字后,这场表演便正式开始,几个极富中国特色的代表相继登场,有孙悟空、国宝大熊猫等等。华丽的灯火为谁而闪耀?我想,是为了科学,为了杭州,更为了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四、非宁静无以致远

`杭州市的几座博物馆也令我们感触颇深。我们在其中游览,对于“匠人精神″又有了新的理解。虽然博物馆中所陈列的都是雨伞刀剪,皆为市井之物。但细微之处方才见真谛。每一把雨伞和剑刀,无不做工精致。这些市井匠人的店铺,从老照片中看不出金碧辉煌的店铺与大红大绿的招牌,他们有的只是一间简陋的店铺、一张桌子,或许只有一辆小小的手推车。但他们的名声远不止此,大都名满天下。

有些老字号历经战乱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我们不禁思考:他们历经数个世纪的风雨依然繁兴依旧的原因是什么?雄厚的财力?历代政府的支持?全不是。他们惟一所依靠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匠人精神"。以“张小泉剪刀"为例:仅仅是刀刃的处理就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只有能一下把两枚叠好的铜钱剪断的剪刀方可售卖。试想一下在科学技术如此落后的古代,手工匠人们想要保证每一件产品都是十足的一等品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迭择只售卖一等品,那么成本必是十分高昂的,免不了许多粗制滥造、批量生产的次品。也许这些精益求精的老字号开始时并不被同行所理解甚至嘲笑,但时间对于所有人是公平时,时间会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自是赢家。当今社会缺少的就是这种“匠人精神”,为了克服浮躁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并且持之以恒,静下心来,总有一天,我们会收到成功的眷顾!

五、纸上得来终觉浅

“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这是出自我国近代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傅鹰先生的名言,我们一进化学实验室就有一股刺激的气味,让我无法忍受,但那些实验人员却需要时常忍受那些气味,这让我十分佩服。

在实验室里老师教我们有关草酸钾的知识,让我们了解到了有关草酸钾的性质,而这些在我们平时的课堂可是学不到的,这让我十分激动。老师还教了我们实验的步骤,每个人都十分认真得听着,听着没什么难度,但一到我们自己做时才知道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我都开始手慢脚乱了,一下到这个溶液,一下搅拌那个溶液,一下加热另一个溶液,让我忙不过来,等到溶液终于调好时桌上已经乱七八糟了,还十分的累,然而,这些用我们自己双手做出来的东西是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在没有任何书籍和资料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做到的,在我们现在看起来十分容易的一些事,在古代却十分困难,总有人为此竭尽全力,甚至还有人为此而牺牲,这无不让人敬佩。之后老师带我们用三草酸合铁酸钾与铁氰化钾1:1混合溶液做照片的底片,等待总是漫长的,但看到自己的成品后却是那么的喜悦。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这是培根说过的话。到了生物实验室,一看到那无比精密的显微镜就让我十分兴奋,老师教我们有关有关草履虫的知识,然后我们自己用显微镜观察,调试了许久才发现了草履虫,微观世界是那么的奇妙,微小生物在棉絮纤维中自由穿行,而我们再观察他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我们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之后我又做了一罐琥珀,虽然没什么年代感,但却十分有纪念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书上的知识,更应该去亲自实验。

六、吹净黄沙始到金

最后一天的行程是浙江大学内部的科技馆和校史馆。在浙大,我们已经度过了五天,但我们甚至没有到过整个校园最为显眼的建筑——月牙楼。而今天,我们的活动终于可以在月牙楼中进行了。

在志愿者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进入了浙江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展览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十几年来浙大师生各种各样的发明成果,其中还有不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个场馆是浙大科研实力的最直观展现,也可以说是作为一所科研型高校的骄傲。我们被科技创新者的大胆的创意所震撼,被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劳作所感动,也为浙江大学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精神叫好。这里所陈列的学术报告和发明创造不是代表中国领先于世界,例如全碳气凝胶,就是打破了外国在某些领域的垄断,例如国产盾构。

之后我们来到了校史馆,由于第二天张光新教授对浙大打介绍,我已经了解了一些浙大的历史。但是一进到校史馆,我还是吃了一惊,因为这里记载的历史实在是太过于细致,太过于详细。我深深的被浙大尊重历史的态度打动了。当我看到校史馆里记载的著名校友时,又吃了一惊,因为那些名字十分响亮:陈独秀、丰子恺、苏步青还有吴建雄等等,我们可以在语文书、历史书、物理书上看到的人物,竟然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一想到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也许曾和我一样站在浙江大学的某个地方,我的心里便有抑制不住的激动。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精神需要被传承,但传承他们精神的人,不就是我们这些站在他们曾待过的土地上的少年吗?

晚上是闭营仪式,一旦经过了这个仪式,我们科学营的旅程就全部结束了。在闭营仪式上,我们欣赏了许多精彩的表演,既快乐又悲伤。科学营结束了,我们21个队的营员也将分道扬镳,回到自己的家。希望日后,能见到更好的你们,和更好的我。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六天的愉快和疲倦似乎已成过眼云烟,都在记忆中变得模糊。但是我不会忘记,我会记得,记得每一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记得走出每一步脚踩地面的节奏,记得每一个我们在这里放飞的梦想。但愿多年以后,在回想起这一段经历时,能够会心一笑,毕竟这是我们的青春,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总有一天,“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者: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芦方康 刘亦凡 方千铭 周臻骎

(参加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浙江大学分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