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城隍庙修复工程开工了!”
新年的钟声,也带来了这个好消息,让不少市民惊喜不已。
因年久失修,城隍庙损毁严重。在市政府、区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修复工程终于在日前开工了。怎么修?啥时候能修好?会修成啥样?别急,晚报记者一一为你揭开谜底。
研究省内古建筑演变的“活化石”
城隍庙位于阜城解放北大街路西侧,始建于明朝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198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厅堂式构造,单檐歇山式,前增筑“卷棚轩”五间,合计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大殿属清代道光年间建筑,其中金柱础为明代遗物;门廊、寝殿均为清代光绪年间建筑留存,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安徽著名古建专家方咸达,为城隍庙编制维修方案时,给了它这样的评价:“阜阳城隍庙是我省现存极少的带斗拱小式厅堂建筑,是研究省内古建筑演变的‘活化石’,是很珍贵的实物史料。”
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各界呼吁引起重视
但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阜阳城隍庙大殿、寝殿出现漏雨,长期遭受雨水侵袭的大殿,顶部出现坍塌,破败不堪。
它的现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要求修复城隍庙的呼声越来越高,希望尽快抢救这座濒临消失的古建筑。晚报也曾多次报道城隍庙岌岌可危的现状,并引起多方重视。但因影响文物修复的房屋拆迁无法实施,修复工作迟迟无法开展。
在“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下动个“大手术”
2009年、2010年,市级财政为抢救该项目拨出专款,市政府也将城隍庙修复工程列入议事日程,市文广新局拟定了城隍庙维修保护实施方案、委托相关单位编制了修复设计方案及效果图,并上报省文物局审批。2015年1月23日,省文物局下发批复。同年6月17日,市文物局在网站公开招标,城隍庙大殿维修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按照方案,将先对大殿进行维修,再对寝殿进行落架维修。“整个工程分为‘修’和‘复’两个部分,‘修’是对现存古建进行维修,‘复’是对倒塌无存的古建进行复建。”阜阳市文物局局长刘建生介绍。
刘建生说,此次维修,按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对城隍庙大殿和寝殿进行落架大修。先将建筑构架全部或局部拆落,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
此次城隍庙大殿维修可谓是“大手术”,主要包括墙体、地砖、望砖、屋面、木柱、木梁等恢复,防白蚁处理、破损屋面拆除等。维修过程中,施工单位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历史信息,原有构件的材料能用尽用。
大殿修复工期约6个月,寝殿预计今年能完成
昨日,记者在城隍庙修复工程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将城隍庙大殿顶上的布瓦拆下,整齐码放在院内备用,拆下的檩条整齐堆放在院内。
据了解,为推进周边房屋拆迁,给城隍庙修复创造条件,去年市政府投资4700万元。昨日,记者在城隍庙修复施工现场看到,周边民房已经腾空。农历新年后,拆迁工作全部完成,修复工作将全面启动。
按计划,2018年度将完成城隍庙大殿和寝殿的修复保护工作,总投资320万元,其中大殿投资200万元,修复工期约6个月;寝殿投资120万元,完成招标后启动修复工作,预计今年能完成。
有望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向市民开放
据了解,完成后的城隍庙计划开设阜阳历史陈列展、阜阳城隍庙庙会非遗展等。文物部门将加强勘察、考证,组织编制阜阳城隍庙总体设计方案,分步实施,计划2025年完成。完成后的城隍庙,有望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维修工程的实施,将在保护我市历史文化遗产,提升阜阳文化底蕴和城市内涵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刘建生说,修复后的城隍庙将由单体建筑升级为城隍庙建筑群,东至建设街、西至舒乐小区、南至人民路、北至云亭小区,总占地面积约10亩。
修复之后的城隍庙建筑群,旅游部门将按3A级景区的目标打造,免费向市民开放。届时,阜阳将增加一处旅游景点。
原标题:城隍庙正在修复中,一睹芳容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