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扶贫
专项资金向深度贫困县倾斜
报告原文: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今年的减贫目标是,1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8个省级贫困县摘帽,7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7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解读:这几年,我省通过“十大工程”助力脱贫攻坚。今年,在产业就业扶贫方面,我省将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扩大电商扶贫、旅游扶贫覆盖面。开展家政扶贫行动,建设家政服务市场与贫困户就业对接平台。新建就业扶贫基地300个、就业扶贫驿站400个、扶贫车间600个。
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攻坚力度。我省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将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从今年起,省级财政新增扶贫专项资金50%以上用于深度贫困县。特别是在行蓄洪区,将实施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分类推进村(庄)台、保庄圩整治,实施一批居民迁建、环境治理、生产布局、生活保障等项目,通过发展水面种养等适应性产业,改善行蓄洪区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此外,我省还将加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方案。完成1987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安置任务,安排好搬迁户生产生活,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健全贫困地区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加强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帮扶。优化“351”“180”健康脱贫政策,解决好取药报销不便捷问题。
关键词:就业
激励“七大群体”创业就业
报告原文:推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解读:一直以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省将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四进四扶”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化解过剩产能中失业人员就业新起点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稳妥安置去产能职工1.9万人。
为了让困难家庭实现就业,我省还将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同时,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创业服务云平台、创业创新竞赛服务平台,推进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推动设立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
据介绍,为了让更多群体创业就业,今年我省还将推出“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其中的七大群体是指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同时,以就业促进、职业技能提升、托底保障、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收入分配秩序规范、收入检测能力提升作为“六大支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激励计划试点。
关键词:社保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将提标
报告原文: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高风险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开展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试点。
解读: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服务业人员、中小微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保。健全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同时,调整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提高50%。
根据相关计划,今年我省将实施高风险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促进交通、铁路、水利等行业建设工程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推进生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对于关注度较高的跨省异地就医,今年我省还将推动农民工和“双创”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关键词:住房保障
今年开建28万套保障性住房
报告原文: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行公租房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加快实现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纳入保障范围。
解读:根据相关计划,今年全省新开工28.18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3.75万套,完成10万农村危房改造。为了解决住房难问题,省住建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乡基本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4类重点对象分别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同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解决最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和加大差异化补助。
在城市住房困难人群的保障上,我省将强化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加快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同时,将公共租赁住房纳入住房租赁市场体系,转变公租房保障方式,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鼓励各类公租房保障对象通过住房租赁市场租房,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实行梯度保障、分档补贴。所有政府投资在建公共租赁住房基本竣工交付,分配率达90%以上。到2020年,城乡基本住房保障总体实现。
关键词:文化
推进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
报告原文: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解读:为推进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今年我省将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行动,开展“践行核心价值 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今年省美术馆、百戏城、科技馆建设将继续推进。同时,去年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的寿春城、蚌埠双墩、禹会村,将与凌家滩等一同推进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
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20个国家级贫困县新建20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还将推进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
此外,今年我省还将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体现徽风皖韵的精品力作。实施地方戏曲振兴计划,支持文房四宝等传统工艺发展,加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创建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省属文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