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社会老龄化加剧,百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快速增长,社会养老机构不断增加,这需要政策、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才能让养老服务业发展得更好。”省人大代表谢琼是合肥一养老机构负责人,已经在养老服务行业摸爬滚打了17年。
谢琼介绍说,如今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运营。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合肥为例,目前合肥有养老机构52个,养老床位3万多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仅1个。而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只有4个,床位570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就需要从政策上予以扶持,鼓励社会力量运营养老机构。”
现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是否就能让老人安心养老呢?“医养结合的范围还没有完全覆盖,导致部分老年群体不敢住养老院。”谢琼介绍说,就拿合肥来说,虽然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已被纳入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范围,但目前只有城市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可以补贴床位费,分别为80元/天和40元/天。“而像新农合就没有纳入,如果参合农民生活不能自理,想住进养老机构,费用上也承担不起。”因此,谢琼建议,既要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医保支付比例,又要扩大覆盖范围。
如何减轻老人的负担?谢琼认为,我省还应该探索建立护理保险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失能失智老人,住一段时间就会被接回去,因为护理费用高,经济压力大。”她说,如果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老人予以护理补贴,就能缓解住院贵的问题。
此外,她还建议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议在大学、高职院校、中等职业教育中,设置不同层级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护理人才的专业,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长期护理专业队伍。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让从业者有职业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