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宿松:鱼米之乡年味浓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汪金松在晾晒腊鱼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皖西南地区各地民风民俗各不相同,老百姓欢度春节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享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宿松县佐坝乡,在历史上就有着与众不同的欢度方式,并沿袭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走进宿松县佐坝乡环湖村,竹筐里晒着的鱼面,阳台上挂着的腊鱼,随处可见,浓浓的年味气息扑面而来,涌上心头的童年记忆顿时凝固在这景象里了。

宿松县佐坝乡与湖北黄梅县交界,境内山水交错,拥有十万亩可养水面。地处佐坝乡西南角的环湖村,坐落在烟波浩渺的排湖边上,是当地最有名的渔村。排湖湖水清新,长流不断,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鲢鱼、鲤鱼、青鱼、草鱼、白鱼、青虾等鱼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石结萍在晾晒红尾鱼

76岁的汪金松,是鱼业组居民。也许是对排湖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至今他和老伴仍住在排湖边的老宅子里。脚步还未踏进他家地界,远远就望见他晾晒在门前木架上的腊鱼。

站在他家门口,从排湖上吹过来的风显得特别大、特别冷。汪老说,他住在这儿30多年了,已习惯了这儿的气候和环境,从不感觉到冷。老人的身体十分硬朗,精气神特别足,只是耳朵有点背。

提起腌腊鱼的习俗,沉默寡言的汪老,终于打开了话匣。他说,生活在这儿的居民,每逢春节,即便是过去家庭条件不好的,都要腌上几条腊鱼过年。今年,他和老伴一共腌制了50斤鲤鱼。他说,腌制腊鱼的工艺比较简单,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都要将鱼腹剖开,清洗,然后把盐均匀地涂抹在上面,再放到盆里或缸里过上一周左右后,取出晾晒,直至晒干为止。现在进步了,不少家庭在腌制腊鱼时加上了花椒、八角等佐料,让腊鱼吃起来更有味道。

与其他地方比起来,这儿腌腊鱼的习俗不仅显得尤为浓重,而且富有个性。在佐坝乡,只要哪家晾晒着腌制品,哪家就腌制了的腊鱼。居民家腌制的腊鱼各种各样,青鱼、鲢鱼、草鱼、白鱼、鲤鱼等等,只要是当地湖里能产的鱼,什么鱼都有;大的,20来斤;小的,一寸来长。

据当地居民介绍,当地过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宁可食无肉,不可年无鱼。意思是过年没有肉不重要,但不能没有鱼。这一定是受我国“年年有鱼”的传统文化影响,不然对鱼没这么“情有独钟”。“鱼”与“余”谐音,“年年有鱼”即年年有余,寓意生活美满富裕,钱物有余。

鱼业组居民石结萍家的楼房,是排湖边上最显眼的建筑,在她家二楼阳台上,挂满了腊鱼。石结萍说,她家腌的都是红尾鱼,市场上至少要卖15元一斤,每条足有一斤多重,形如白鱼,价格要比白鱼贵,它的肉非常细腻,吃起来特别有味道。今年,她家腌了40多斤红尾鱼,等到晒干后,将它切成鱼块,放进冰箱保存。

“放在过去,腌这么的红尾鱼过年是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指着挂在竹竿上的一条条红尾鱼,石结萍高兴地说。像叶仁喜家一样,当年,石结萍的一家老小也都住在船上,过着水上漂泊的渔家生活,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打鱼的微薄收入。如今,一家人都搬到了岸上,还在排湖边盖起了当地最好的楼房。去年,他丈夫在承包排湖的一家养殖公司上班,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一年下来的收入加起来有十几万元。自儿子成家后,石结萍每年都要腌上三四十斤腊鱼,等到春节过后,让儿子儿媳捎到外面做菜吃。

谷满仓、鱼满仓,佐坝乡渔村过年忙。所到之处,不是人们在忙着打鱼面、晒鱼面,就是在忙着腌鱼、晒鱼。这是丰收的忙,这是幸福的忙。(记者 朱赟 孙春旺)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宿松:鱼米之乡年味浓
责任编辑:何迅纪
文章关键词: 鱼米之乡年味浓 宿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