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21 日,大年初六,在亳州市涡阳县第四中学礼堂内,举行了一场生动的在校生见面会。作为主角之一的该校毕业生于新辰讲述了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让学生们备受鼓舞。春节前夕,习近平视察看望驻四川部队某基地官兵时,接见了航天科技人员,其中有一张特别年轻的面孔,他就是涡阳走出的学霸、火箭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于新辰。日前,27 岁的于新辰接受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的专访。
工作中的于新辰(右一)。(资料图片)
毕业没几年便成火箭专家
于新辰毕业于涡阳四中,201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大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目前已成功参与40 次火箭发射任务,成为西昌发射场动力系统的技术新星。据于新辰介绍,他现任西昌发测站箭体动力室工程师,目前主要负责组织指挥三级火箭动力系统测试和液氢液氧的加注工作。
“春节前,首长到我们单位视察,单位安排科技工作人员与首长交流,我有幸参加。在得知我201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发射场工作后,首长微笑着说:‘年轻人已经担任了骨干,很好。’”于新辰说,首长的话很温暖,让他备受鼓舞,“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于新辰已在大凉山深处扎根近7 年。“刚来这工作时,我的岗位是发射塔架的电梯操作员,虽然这看上去是不能再简单的工作,我没有丝毫大意,边工作、边观察、边学习。”于新辰告诉记者,两个星期后,他才开始接触火箭动力系统的工作,如今他已经过多个岗位历练,被委以系统指挥员的重任。尽管才27 岁,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司机”。
说他是“老司机”,主要还是因为于新辰“听声检漏”的本领。为练好气密性检查的基本功,于新辰经常对照图纸反复核对每一个接头状态,以至于后来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接头的位置和细节,被同事们称为“活图纸”。另一方面,为了能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漏点,他在气检过程中常常仔细辨听火箭贮箱和气瓶系统的声音,练就了“听声检漏”的本领,多次排除了故障。
上学时是细致缜密的学霸
作为近年来涡阳县本地学校考上清华大学的第一人,于新辰的学习成绩多次改写市、县纪录,他也因此被带过课的老师所熟记。
“他高考时理综考了286 分(满分300 分),其中物理几乎是满分,高中三年各科成绩都非常稳定。”涡阳四中的孙扬老师是于新辰的物理老师,说起这个弟子他充满骄傲,“他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做题仔细,思维缜密,试卷很少有涂改的痕迹,哪怕是上千字的作文,也几乎见不到一处涂改的地方;二是善于反思,举一反三,每次遇到难题,他都会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让老师推荐这个知识点的同类习题。他有一个成绩旗鼓相当的同学,他们相互竞争和交流,彼此分享经验,结果俩人都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大年初六,俩人都参加了我们学校的见面会,把经验和经历分享给了师弟师妹们。”
尽管天资聪颖,但于新辰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高三时,他每天至少用掉一根笔芯,书桌上堆满了草稿纸。”孙扬告诉记者,长相帅气的于新辰情商也很高,尽管毕业多年,也经常和老师们沟通交流,负责组织一些活动。
“小学时爱看课外书,我妈跑到阜阳的新华书店帮我买了一整套,花掉了父母半个月的工资。好在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小学升初中我是全县第一,中考时是全市第一。”回忆起学生时代,于新辰向记者娓娓道来。不仅是学霸,于新辰还活跃在校内校外的多项活动中。热爱运动的他,完成了2009 年和2010 年北京国际马拉松全程比赛;热爱公益的他,是北京奥运会、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重大活动的志愿者。
会想家但仍希望守在深山
于新辰出身工薪家庭,父母都已退休,“平时和家人一周联系一次,父母就我这一个儿子,再加上我目前还是单身,身上承载的东西还是很多。”
工作上,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于新辰没有完全透露自己的工作环境。除了地处偏远,在低温动力系统工作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对此于新辰显得十分从容,“只要严格按照规程和要求去测试和操作,实际上是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的。此外,我们也是有相关预案的。”
在业余时间,于新辰在基地的生活主要是看书和跑步,“看书让我保持思考,跑步让我保持体能。闲下来的时候也想家,但是为了这份事业,我愿意坚守下去。”
“作为土生土长的涡阳人,我对老家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和思念。希望家乡的建设越来越好,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听说亳州机场建在老家,城际铁路也在规划,以后回家会越来越方便。”谈到乡愁,于新辰说会化乡愁为动力,用新的成就回报家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