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公园这一再普通不过的公共场所也成了稀缺资源。市民仍需要一方乐土,如何破解人们的“公园需求”?5月15日至16日,记者跟随“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采访团在江苏扬州了解到,近年来扬州通过城市公园成体系化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公园规划布局,努力让城市公园成为扬州市民的“必需品”。
一河两岸打造城市中央公园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在宋代词人姜夔的笔下,古扬州便是一座繁华美丽的城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大文豪李白的笔下,扬州同样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城池。古扬州的美只能从诗词中去体会,眼下扬州的美却可以在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内亲身感受。
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是记者到达扬州的第一站。扬州缘水而兴,而廖家沟正是扬州的主要取水口,是扬州的母亲河。置身这座新建成不久的公园内,斗艳的繁花,高大的水杉林,清雅的小池亭阁,宽阔的景观河道,这里仿佛一片世外桃源,一派绚丽多彩的沿江郊野新天地。
据介绍,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南北长7.5公里,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包括5.8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由生态科技新城和广陵区共同建设“一河两岸”,目标打造持续生长的滨水绿色廊道、繁荣生态的城市中央公园。殊不知,以前这里却是城乡结合部、彻头彻尾的“三不管”地带。
2013年以前,廖家沟区域分布着200多个废旧品市场、39家造船厂和砂石场,并且这样情景积存了40多年。“那时候,水泥厂、皮革厂、等污染企业星罗棋布,零散的棚户区更是将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道内……”公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扬州市委、市政府以长江水域清理为重点拓展了全市的水环境治理,通过“拆整搬建”组合拳,彻底改变了积存40年的‘脏乱差’面貌。
因为生态环境改善,连珍稀的“水风凰”也前来廖家沟安家。“水风凰”学名水雉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有100多只,一听说有难得一见的“水风凰”,当地众多摄影爱好者便聚集廖家沟。
高空鸟瞰江淮生态大走廊
“扬州眼”中纵览生态大走廊
距离廖家沟公园不远处,被称为“江淮心、扬州眼”的万福大桥横跨于淮河与运河之上。这个世界首座悬索+塔楼景观桥,传承着扬州建筑的文化底蕴,以城门、阁楼及鼎的原型为基调,东西塔楼底座似“凯旋门”。蓝天白云之下,碧波江水之上,“扬州眼”的雄壮身姿成为扬州的标志性建筑。
登塔远眺,视线所及之处便是当地有名的江淮生态大走廊:近处,除了可以俯瞰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当地新开发的马可波罗花世界公园等生态景致也尽收眼底;远处,江广新城、“七河八岛”一览无遗。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规划专家刘雨平向我们介绍,从2015年开始,扬州着力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生态走廊,旨在进一步畅通南水北调主轴通道,系统推进江淮流域生态建设、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
“扬州眼”万福大桥
据悉,大廊道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带一廊”,“一带”为沿京杭大运河、高水河、芒稻河、廖家沟、夹江及周边湖泊水系、湿地形成的生态带,“一廊”为沿潼河、三阳河、新通扬运河形成的清水走廊,总面积约为1800 平方公里。
“在大走廊范围内,沿江岸线整治有序进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另外增加的生态绿化空间,也让老百姓有了更多户外活动空间。”刘雨平介绍,扬州生态大走廊的总目标是建成长江和南水北调东线清水走廊、绿色走廊和生态安全走廊,再现“江淮三百里生态风光图”和“百里大江风光带”,成为展现美丽宜居新扬州的美丽长廊。
三湾湿地公园
黄金地段建起城市湿地公园
在扬州,公园建设的一大的特点是舍得拿出最好的黄金地块,匹配最好的资源为全民服务,将稀缺的城市公园建成普惠性的公共服务体系,无疑能会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三湾公园,正是在一处“黄金地段”新建的城市湿地景观公园。
“三湾地区地处古运河边,以前河边不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砂石厂、混凝土厂等污染企业,还是当地有名的棚户区,不仅生态环境差,人文风气也不甚乐观。”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岳兵告诉记者,由于附近缺乏公园等设施,居民常去棋牌室,牌友们之间经常发生吵架事件。
2014年以后,三湾地区的生态面貌渐渐发生了改变。2015年,三湾公园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占地面积1520亩,二期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里现在已经是城市的黄金地段,相比搞开发建设,我们认为建设生态公园,恢复湿地环境更符合扬州人民的长远利益。”岳兵打趣的说,“建一处公园,关一座医院。自从一期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后,当地每天都有近万市民来此地休憩游玩。”
公园里的城市书房
自从有了湿地公园,三湾地区的市民都喜欢来这里观光锻炼,市民文化风气也好了起来。岳兵还特地向记者介绍了公园里的一处24小时城市书房。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在此发现,这栋古朴典雅的城市书房就坐落在绿水环绕的古运河边,尽管室外天气炎热,室内工作人员早已打开空调为市民提供凉爽的阅读环境,一位白发老者正在用放大镜认真读报。
“公园建设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活必需。” 正如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所说,“我们在城市中央建设公园,放弃商业开发,舍弃的可能是财政收入或GDP,但换回来的却是绿水青山,供后世子孙享用的‘金山银山’。”
采访团在三湾公园合影
眼下,扬州城市公园体系建设至今已建成开放市级中心公园10个、区级公园和社区公园126个、农村文体活动广场近1100个,扬州人正因为一个个绿色生态、风景秀美的城市花园而怡然自居。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冯李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