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5 月7 日,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 周年庆祝活动启动仪式并发表了讲话。随后,李克强向东盟秘书处赠送了中国山水画《黄山迎客松》。李克强总理说,黄山是中国奇山,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迎客松象征着中国人民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安徽旅游名片——黄山又一次亮相国际外交舞台,引人瞩目。其实,40年来的黄山旅游发展之路,就是开放、包容的世界之旅!
发展:黄山牌子日渐响亮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979 年7 月11 日至15 日,黄山之巅、迎客松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75 岁高龄徒步登上黄山。在黄山期间,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黄山谈话”,呼吁把黄山旅游做起来,把祁门红茶做出品牌,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从此,黄山旅游掀开了崭新篇章,无数人披荆斩棘,把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变作美好现实。40 年来,黄山牌子打出去了,黄山风景区的国际化进程稳而快,代表着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迎客松已被世界知晓,现在每年到黄山风景区旅游的有300多万人。
游客在迎客松前合影。
2006 年5 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携夫人考察黄山后赞叹:“我认为黄山是一座非常值得游览的名山,我一定还会再来。”40 年来,黄山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事业的发祥地,向世界敞开大门,尽显山水之美、人文之美!2017年,黄山风景区接待中外游客336.87 万人,并已与瑞士少女峰、美国约瑟米蒂、希腊莱斯沃斯、加拿大班芙、新西兰凯库拉、柬埔寨吴哥窟等缔结友好关系,通过人员互访、举办摄影展等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友谊合作。
黄山南大门汤口,约八成游客经此上山,越来越多当地人通过开办涉旅企业、饭馆、酒店、民宿,提供导游服务、旅游运输等,参与到涉旅产业各环节,发家致富。目前,汤口地区有7 个景区景点、34 个旅行社及其门市部、470 余个餐饮住宿单位、1300 余户超市商店、7 处星级农家乐,带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近年来,黄山风景区肩负“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的时代担当,创建大黄山国家公园,加快“走下山、走出去”步伐,介入太平湖、宏村等知名景区的发展保护,稳妥推进旅游与资本、金融、智力等要素融合,全力实现“ 二次创业”。更令人期待的是,“一生之城、国际慢城、多彩之城”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正加快推进,将为黄山旅游深度发展再添精彩。
保护:迎客松由专人守护
1980 年初开始,黄山设立守护人专职守护迎客松,在国内首创专人保护古松机制;1987 年10 月起,黄山在全国率先尝试对核心景点封闭轮休机制。如今,黄山高山防火水网、全山禁烟禁燃禁放,净菜、净物上山而将洗涤、垃圾下山处理,黄山的保护机制日趋成熟,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黄山也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与景观保护管理国际荣誉奖等奖项,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建立的首个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设立的首批“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实验区”和全球第一个获得世界优秀目的地称号的旅游景区。
“30 多年来,黄山核心景区的保护经验与发展业绩,一直是中国同行业借鉴或模仿的标杆。目前,黄山已跻身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前沿阵地’。”2013 年12月,世界旅游组织如此评价黄山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并将之作为“黄山模式”中的一条在全球宣传推广。
交流:频频亮相国际舞台
长期以来,黄山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不断赢得国际话语权。2011 年以来,黄山风景区参与了《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准则》《全球酒店业与旅游经营商可持续发展指南》《世界优秀目的地(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等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填补了中国在国际旅游行业标准制定上的空白。黄山先后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对话会等,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推荐评审专家以及教育培训师,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传播黄山声音。
黄山是一座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也是一个城,承载了徽州山水和千年厚重人文。多年来,黄山市以黄山为“眼”,聚力全市旅游发展,屯溪老街、西递宏村、新安江、徽州古道、高山村落等特色人文和自然旅游红红火火,徽州人文和山水景观品牌打出去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永泉(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