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新安晚报创刊25周年:唱响安徽 激荡中国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从合肥的安庆路82号到潜山路1469号,从安徽日报社印刷厂车顶“大工棚”到安徽报业大厦11楼,25年,不变的油墨清香,不改的初心与梦想。

从《追踪民工潮》到《奔向春天》,从《钱学森之问》到《朱清时之困》,从《中部崛起》到《大江唱皖》……一批批有影响力的稿件和活动唱响安徽,激荡中国。25年,我们始终以良知和担当,以责任与梦想,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留存不可忘却的历史,也记录波澜壮阔的时代。

2005年3月1日,顺利实现晚报早出。

2005年3月1日,顺利实现晚报早出。

激浊扬清,拨云见日

文者,贯道之器也。从1899年《清议报》出现“记者”一词,百余年来,多少记者秉笔直书,振臂高呼。作为安徽都市报第一报,我们牢记职责使命,求真立信激浊扬清,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1993年初,市场经济大潮蓬勃兴起,千万农民工告别家乡辛苦谋生。然而,却有一些人斥其为“盲流”。时值创刊仅2个月,我们推出了系列报道《浩荡民工潮,拍打市场堤》全方位报道回应社会争论。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让农民工们感受到寒意。我们派出六路记者分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对皖籍农民工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入采访和调查,重磅推出《奔向春天》主题策划报道,赢得了高度赞誉。

我们为农民工发声,同样,我们直面社会问题,拨云见日,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同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11位教授联合本报给当时的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2010年12月,又是一封公开信,将中国的教育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用公开信的方式呼喊:大学能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才有真正的办学自主权。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道出“朱清时之困”,一系列报道引发了全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关注,在国内影响广泛引人深思。

唱响安徽,服务安徽

25年,我们和安徽发展同频共振,发出智慧声音,凝聚正能量。25年,我们以报道之力,以新安高度和厚重,为安徽发展出谋划策。

2005年全国“两会”上,中部六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继提出多份议案和提案,希望国家早日出台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随后,我们推出80个版的《崛起》特别报道,并组织10个城市的市长在合肥举行“‘崛起’市长论坛”,引起省内外多方关注。

以报道之力为安徽发展出谋划策,已经成为新安晚报的重要使命。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在安徽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此,我们连续4天推出《皖江示范区元年纪事·大江唱皖》大型特刊,并邀请皖江城市带的10位市长聚首合肥,就皖江城市带的未来发出智慧的声音。

2010年,连续4天推出《皖江示范区元年纪事·大江唱皖》大型特刊 (1)

2010年,连续4天推出《皖江示范区元年纪事·大江唱皖》大型特刊。

25年,我们立足安徽,报道安徽,也影响安徽,并以赤诚之心服务安徽。1996年7月9日高考结束后,我们举办了第一场专为高考生和家长服务的“高考志愿现场咨询会”。火爆程度超出预期,能容纳700多人的大会议室被挤得水泄不通,为外地考生开设的两部热线电话,4个人轮流接还差点应付不过来。如今一年一度高招咨询会已经成为了一项品牌活动,今年我们还将首次把高招咨询会在全省5市举行,把高考咨询送到家长和考生身边。

我们关心成长。“明日之星少儿棋赛”连续18年,举办吸引了数万名棋童参赛,不仅为广大棋童提供了一个切磋棋艺、结交朋友的舞台,还涌现出许多已在省内外取得佳绩的明日之星,更推动了棋类运动在我省的普及和发展。

我们追寻爱情。2007年“新安爱情号”起航,为许多单身男女寻找美好爱情提供平台。在八里河畔,在春色大圩,在浪漫樱花下,爱情悄悄发芽,众多优质男女找到心仪归属。

我们“树”造幸福。2003年,“新安家庭植树园”开辟,50多个幸运家庭来到了大圩的绿色基地,参加“全家一起种棵树”活动,亲近自然拥抱生活。2010年,我们还组织首批参加植树活动的家庭回访植树园,见证了树木和家庭的变化。

留存历史,记录时代

85岁的蚌埠退休教师沈树敏怎么都不会想到,父亲的英雄事迹有一天会在北京展出。

沈树敏是遗腹子,父亲沈忠明是一名地下党员,在卢沟桥事变中殉国。沈树敏曾到卢沟桥寻找父亲遗迹,却一无所获,只好在老家为父亲建了一个衣冠冢。

北京卢沟桥。(本报资料图)

北京卢沟桥。(本报资料图)

从2015年4月到7月,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在一个个见证了血与火的战场找寻遗迹,寻访英雄故事。在回首卢沟桥事变时,我们在北京丰台区委党史办找到了沈忠明的相关信息,并联系上了沈树敏。经过我们的牵线搭桥,北京丰台区委党史办举办的抗战纪念展上沈忠明的图文史料赫然在列,抚慰英雄之灵,也留存了历史的记忆。

新闻媒体应在传播历史文化中担当责任。甲午战争120周年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我们都多题材多渠道寻访历史往事,传承精神,引起社会更深层次的思考。

25年来,我们留住不可忘却的历史,也记录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漠戈壁的发射场,我们见证中国飞天梦圆。2005年10月12日,“神六”飞天后不到两小时,我们推出“神六飞天”号外,数万份号外面市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此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神舟九号等发射,我们都在现场发回报道,见证中国飞天的步伐。

灾难后的救援现场,我们见证人民的坚强。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多名记者赶赴现场,并推出32版特别报道《心手相连》,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记录我省人民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甬温动车、静安大火……重大新闻现场,均有我们的身影,履行主流媒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当前的中国正在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并以更坚实有力的脚步走向世界。我们镌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也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幻。

从1998年曼谷亚运会开始,我们开启了采访世界重大赛事之路。此后无论亚运会、奥运会,还是世界杯、世乒赛,世界各地的赛场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2001年10月7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对阿富汗盖达和塔利班组织进行大规模空袭。2002年10月至11月,我们应中国驻阿大使邀请,前往阿富汗采访。在阿富汗的20多个日夜里,采写了近30篇文字报道和20多篇图片报道,向人们展示了“仍处于战争状态”的阿富汗人民的艰难生活和历经20多年战争后阿富汗人民对和平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我们还跨越千山万水,抵达东盟、非洲、欧洲等地,报道安徽企业闪耀海外的精彩故事。我们的社旗还在南极大陆飘扬,旗帜上印有面向全省征集的部分优秀祝福语和读者签名,寄托安徽人对冰雪南极的祝福。

回首25年,我们事不避艰、行不畏难,创造了无数经典,影响安徽,激荡中国。过去的光辉岁月固然令人赞叹,25年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在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中,我们将始终秉承“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的宗旨,坚守使命,内容为王,创造更多奇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钟虹

责任编辑:陶娜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