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制造强省”安徽 是这样炼成的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制造强省”安徽 是这样炼成的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未来几年是我国制造业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也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攻坚期,更是制造业利用政产学研投多领域协同合作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期。面对机遇与挑战,安徽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如何发挥特色,如何支撑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如何在全球制造版图中标注出转型升级的新高度……《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为我们描绘了“制造强省”的宏伟蓝图。

☆总体思路

围绕《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坚持以结构深度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产业迈向中高端为方向,以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两端延伸并举、企业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并举,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和生产服务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努力将安徽建设成为制造强省。

☆发展目标

力争实现制造业又大又强的战略目标,推进制造业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劳动生产率以及制造业整体素质5方面大幅提高。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强省地位初步建立。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左右。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掌握新型显示、智能语音、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强化信息技术在工业的集成应用,在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精细化方面取得突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形成一批质量效益俱佳的大企业大集团。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迈入制造业强省行列。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左右。制造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业信息技术应用显著拓宽,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行列,形成一批国内竞争力较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产业基地。

☆主要任务

一是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主攻智能制造。

二是推进“名牌名品名家”计划,提升安徽制造水平。

三是开展“强基强企强区”行动,夯实制造业基础。

四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集聚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五是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制造业升级步伐。

六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大工程

①智能制造工程

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

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普遍通过互联网开展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活动,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到2025年,基本建成完整的智能制造创新体系,智能制造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②质量品牌建设工程

扶持安徽制造业名品名牌建设,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全面提升安徽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名品、名牌、名家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工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

到2020年,培育省质量奖企业200家以上,省政府质量奖18个,培育安徽工业精品500项,安徽省著名商标1200件、驰名商标50件,安徽名牌1500个。到2025年,我省重点产品质量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培育省质量奖企业400家以上,省政府质量奖30个,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000项,安徽省著名商标2500件、驰名商标100件,安徽名牌2200个。

③工业强基工程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制约,重点产业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实现自主保障,并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部分产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制造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

④科技创新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共性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平台,重点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等建设,开展产业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产学研合作。推动协同创新,打造创新孵化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到2020年,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平台,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建立适应制造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体系。到2025年,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制造业创新平台,建成适应制造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体系。

⑤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加强废弃余热利用和工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贯彻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到2020年,力争培育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示范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省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重点产业及领域

坚持一手抓高端制造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原则,结合安徽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扭住关键环节。

重点突破12个高端制造业领域,即: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农机装备和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等高端制造业领域。

加快改造提升5个优势传统产业,即:冶金、建材、化工、纺织、食品加工产业,坚持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以技术改造为重要抓手,以“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加速推动产业、企业、产品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伍静

责任编辑:吴月峰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