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摸排、蹲守、跟踪、抓捕、审讯,再摸排、蹲守……18年来,阜阳市公安局禁毒民警李军(化名)一直在这个圈子里无限循环,有枯燥、有艰辛、有危险、有失败,但回想起来,李军说,更多的是挑战和成就感,他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天下无毒”。
抓捕时警棍被砍断
危险,这个词注定是陪伴着禁毒民警的。大约是在2013年,李军接到任务,立即去阜南进行一次抓捕,因为走得匆忙,他和3名同事都没有带武器,只有两根警棍。到达毒贩子居住地点时,他们先在门外不远处进行蹲守,不料,楼上装有监控,很快,他们就被发现了。毒贩子带着大砍刀下来,质问李军在干嘛,李军用本地话从容地说在等亲戚,打消了毒贩子的疑虑。
过了一会,毒贩子离开居住地,开车走了。李军和同事立即悄悄跟上,但还是被敏感的毒贩子发现了,毒贩子将车停下了。这时,李军敏锐地抓住时机,快,动手!
他们开车立即跟上,正好顶住毒贩子下车的左前门,毒贩子拿着砍刀挥舞着,砍断了警棍。大概花了4分钟,李军和同事才将毒贩及两名同伙制服,并搜出10多克冰毒。“他之前就有涉黑案底,而且当时刚刚吸食完冰毒,处于很亢奋的阶段,玩命地跟你干。”
缉毒需要斗智斗勇
禁毒警察的形象,很多电视剧或电影都有演绎,李军说,那些艺术成分颇多,他们的日常工作中更多是盯梢、预案、等待、抓捕、审讯。但与毒贩子斗智斗勇,这些的确真实发生着。
提起2014年底一起毒品案件,李军回忆起来,仍很兴奋。当时,他接到线索反映,一辆从云南到阜阳的车辆携带毒品。李军和同事经过缜密部署安排,成功拦截下车辆,并将嫌疑人抓捕到位。但搜遍整个车子,都没能搜到毒品,眼见搜查无果,嫌疑人很得意,从现场到审讯都不承认自己携带了毒 品。没有毒品数量,很难定罪,这让李军有些沮丧。
“一开始我们也以为线索有误。”但李军没有放弃,又把前期所有线索进行梳理,对嫌疑人同伙再次审讯,使他确信毒品就在车上,但问题是在车的哪儿呢?经过两三天的思考,李军决定对车辆再进行一次彻底搜查,他们借助当地修车厂装备,将车辆吊起来,李军钻到车上去寻找,此时,关键的一点出现了:车后排座位下方,有一块喷漆颜色比较干净,像新喷的油漆。“车辆应该是经过改装的。”李军立即安排拆卸车辆,将后排座椅打开,露出一块铁皮,切割开后,一块块海洛因出现在大家面前。李军和同事兴奋地跳了起来,相互击掌庆贺,多天的辛苦,也抛之脑后,而另一面,嘴硬的嫌疑人也低下了头,再次回到审讯室时,则全部交代了出来。这一次,他们一共查获海洛因22.3公斤。
禁毒也有枯燥一面
比起前面那些惊心动魄,禁毒还有很枯燥的一面。比如,长时间的蹲守、跟踪、等待。李军和同事躲在车内蹲守时,车子不敢发动,灯不能开,空调也不能开,甚至连车窗也只能开一点点。一到夏天,在蹲守的车内,闷得出汗,气味更加难闻。
而长途跟踪也特别考验耐力,有一次,李军和同事接到线索,有毒贩要去内蒙古包头交易,但毒贩的车辆已经提前四五个小时出发 了。李军和同事当天下午1点从阜阳出发,加紧追赶,凌晨2 点左右,终于发现了嫌疑车辆。夜间车辆少,李军他们不敢跟得太紧,只得根据车辆灯光特征来判断,一路跟踪,几个人都不敢合眼,保持适当的距离,小心地盯着,生怕稍有疏忽,毒 贩子 溜走了。一连跟了 10 多 个 小 时,最终在包头将毒贩子抓获,并查获1公斤冰毒。
不敢让家里人担心
干禁毒工作,受伤也在所难免。2007年,李军和同事去阜阳一个农村抓捕贩毒嫌疑人,嫌疑人藏身的住宅,围墙很高。抓捕命令一下,李军奋不顾身,徒手翻越,翻上去才发现,上面插有防盗的玻璃碎片。那时候,设备中还没有防割手套,鲜血一下子流了出来,但是抓捕命令已出,行动不能停下来,李军依然坚持进去抓捕,成功抓到嫌疑人后,他才找到几张卫生纸,擦拭了一下。
提到危险、受伤,李军几次哽住,不敢多往下说。“说多了,怕家里人担心。”为了家人,他只得小心再小心,缜密再缜密。每一次行动前,李军竭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战斗,才能让家人安心。
四年前,李军被安排驻点临泉缉毒一线,连轴转的工作常让李军抽不开身回家。去年,二宝出生了,但仅一个多月,李军就被安排出差了,中秋国庆都没能回来。“真的对不起家人,对不起父母,他们为我承担的太多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