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昨日,省扶贫办召开贫困县退出新闻通气会,正式宣布岳西县、谯城区、怀远县、蒙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安徽省第一批申请退出的4个县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领导下,4 个县(区)紧紧围绕贫困县退出标准,积极推广“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狠抓“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网络扶贫”的“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实施,精准落实“生态友好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外出打工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的“三业一岗”措施,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面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有力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介绍,4个县(区)退出后,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巩固发展脱贫成果,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脱贫“摘帽”有何“法宝”?
在打响脱贫攻坚战后,四县(区)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摘掉了头上的贫困“帽子”。
产业有特色
岳西县利用中石化扶贫资金成立2家公司,种植桑枝黑木耳,带动10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引进德青源集团投资1000万只蛋鸡项目,打造全国样板的“金鸡小镇”,带动300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就业。
怀远县结合自身特色,依靠产业扶贫,将树莓、美味猪等特色种养业在51 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达标率达82.3%。
谯城区的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 1000 多亩,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吸纳当地 230 户贫困户参与生产,入股分红。
筑“基”增幸福
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能够大大提高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岳 西 县 完 成 农 村 道 路 畅 通 工 程2053 公里,安全饮水全部达标,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创成省级文明县城,温泉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金盆村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连续三年获得省市美丽乡村先进县。
2014年至2017年,蒙城县累计投入资金61.6亿元,实现农村道路“组组通”、电网改造、视频监控、广播电视、危房改造、清洁工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七个全覆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成果惠百姓
蒙城县在全面落实我省健康脱贫政策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大病医疗再补偿和再救助政策,全力降低“因病致贫”风险。同时,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开展失能五保老人集中护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等工作。
截至2017年底,怀远县累计建设道路1774公里,实施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30个,建设乡镇水厂 16 个。教育方面,累计投入 1.9 亿元实施改善薄弱学校项目 144个,推动县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医保方面,实施6次低保提标扩面,全县累计享受城乡低保 303.32 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5.84亿元。
人才助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断引进人才,在为人才提供土壤的同时,也更好地带动当地发展。岳西县所有县干均任扶贫专职书记或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实现村级全覆盖,涌现出刘扬彧、华同春等一批扶贫一线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还出台了“八项关怀激励”措施,提拔重用扶贫一线干部201名,开展“大学生回乡工程”,吸引双创人员186名。
谯城区分批次选派103人到区扶贫办锻炼。成立乡镇扶贫工作站,配备专职干部 228 名,为 58 个贫困村选派驻村帮扶干部101人。还创新研发了脱贫攻坚信息服务平台APP,更好服务群众。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见习记者 韩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