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讯 8月30日,安医大四附院成功为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
患者65岁,骨折术后,下肢肿胀一周。入院后,经过查体及各项辅助检查,被诊断为下腔静脉,髂静脉,下肢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文斌介绍,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栓子会随着静脉血流回流到右心房,又随之进入肺动脉,当栓塞肺动脉的主干时,会造成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同时肺的通气和血流不匹配会造成呼吸困难,可能导致患者在十几分钟内死亡。
入院后,王文斌决定给予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腘静脉置管溶栓术。王文斌首先对患者进行股静脉穿刺,并通过特殊的输送装置把下腔静脉滤器放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相当于一个“保护伞”,用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保证血栓不再“漂移”,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放置了“保护伞”之后就可以放心进行下一步操作。
而后,医生再利用血管的天然通道,通过介入技术从患者腘静脉置入不足一毫米粗细的导管进行静脉造影,在明确血栓部位及范围后,再留置导管于血栓中并注入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当然,这个导管也很特殊,头部如同浇花的喷壶,有很多小孔,这样的模式保证溶栓药物与血栓密切接触,及时溶栓。
手术时间近2小时,导管直接溶栓的效果立竿见影。术后造影显示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血管全部开通。
专家提醒:小腿肿胀别大意
王文斌介绍,静脉血栓发病率逐年增高,比如熬夜、久坐、看电视,下肢不好动,血液回流缓慢,导致静脉瓣膜受损,都易引发静脉血栓。
如果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治疗,血栓在体内会加剧、延伸,进而形成大的静脉血栓,随着血栓增多,范围增大,危害性越大,大的下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血栓如同洪水中的泡沫,会顺着血流移动,走到哪里,堵到哪里,引发致命的疾病肺栓塞、因此早期识别下肢静脉血栓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呢?王文斌介绍,不少患者早期发病的症状是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可是患者往往认为是过度劳累所致,总不放在心上,认为多休息休息就好了,殊不知,这个阶段正是体内微小静脉血栓形成的阶段,是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仅靠休息是无法痊愈的。如果出现单侧或者双侧腿部肿胀,就需要通过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等来确定病情。总而言之,及时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并即时治疗才是关键。
当然,下肢静脉血栓也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市民要规律饮食、清淡饮食,加强功能性锻炼,穿弹力袜,上班族可每天勾脚尖,按摩腿部,防止血栓的形成,不过,运动也要适量,否则一旦造成了肌肉损伤,也易形成血栓,剧烈运动后容易诱发“漂移”,造成严重后果。(付艳 程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