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芜湖市民吴某因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被当地弋江区法院判令限期还款,但吴某无动于衷。法院将其纳入失信名单,并定制了“失信彩铃”。三天后,吴某主动联系申请人,表示愿意还钱,并请求法院将“失信彩铃”取消。原来,这个彩铃让他“颜面尽失”。
今年5月,李某因与吴某民间借贷纠纷将其诉至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法院判令吴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李某借款本息共计 30 万元。
判决生效后,吴某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李某遂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向被执行人吴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并通过电话与他取得联系,责令其立即履行还款义务。但吴某无动于衷,抵赖称自己无力偿还。由于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且态度恶劣,法院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纳入“失信彩铃”人员库。
三天后,吴某主动约了申请人李某一起来到法院,当场给付了一半欠款 15 万元,并承诺剩余款项在一年内付清。吴某苦着脸说,“失信彩铃”让他在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那种颜面尽失的滋味太难受了,现在主动还款,请求申请人谅解,请求法院解除其手机“失信彩铃”。
“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开展以来,芜湖市两级法院同步启动对失信被执行人定制“失信彩铃”的联合惩戒行动,将“老赖”们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被叫语音改为“您拨打的机主已被芜湖市法院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请督促其尽快履行法律义务……”通过“失信彩铃”的设置,让“老赖”产生精神压力,影响其社会交往,从而迫使其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汪一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孙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