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改革开放四十年江淮巡礼:从“衣穿一冬”到“日有华服”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编者按 

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四十年,往事并不如烟。40年来,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人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服装历来是潮流的眼珠,时尚的风向标。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俗话说“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就,在老百姓的着装习惯和潮流更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扛着缝纫机上门“私人定制”

刘芬,今年 39 岁,住在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香社区,她是一名老合肥了,父母曾是南七一带颇有名气的裁缝,着装的点点滴滴变化,一直萦绕在刘芬的心头。

刘芬的父母原先在合肥一家服装厂做工,流水线生产当时最时兴的中山装。后来,生意不景气了,养不活一家老小,刘芬的爸妈便开始接私活,“谁家要做衣服,就扛着缝纫机上门去做。”就这样,做了几年时间。

上世纪80年代初,刘芬的父母在家开起了裁缝店,家门正对着合肥轻工机械厂的大门,厂里的员工成了刘芬家最大的客户群。“那时候流行的确良,做衬衫的多。”城里的时髦风,也刮到了农村。不过,能穿上一件的确良,也是农村相当富裕的家庭才有的“奢侈品”。

1966年出生的韩大妈说,当时有位老师告诉他们,自己的的确良衬衫洗时不用刷,晾时不用晒,到傍晚就可以自己干了。大家都觉得非常神奇,后来才明白,“其实是舍不得穿,怕洗坏了,晒坏了。”

百姓着装从保守走向开放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毛呢大衣开始兴起,西装也开始渐渐流行。“尤其是呢格子款,做的人特别多。”刘芬还记得,当时做一件呢大衣在25元左右,普通的春秋装,收身款在 10 元钱,而裤子只要 7 元钱。随后,不管是布料,还是做工费,都成倍上涨。

刘芬记得,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女性流行穿一步裙和吊带裙。那时候,刘芬 10 来岁,她看着漂亮的裙子,也想要一条吊带裙,却被父母拒绝了。刘芬还隐约记得当时父母拒绝的理由,“我们做这一行的,得接受新事物,但是你不能穿,太暴露了。”

都说“裁缝的孩子没衣服穿”,这句话让刘芬和哥哥体验颇深。刘芬说,因为手艺不错,父母一年到头都很忙,虽然每天面对各种时尚的新衣服,而自己却很少穿上新衣。

逢年过节,裁缝铺的生意更火爆了。有一年年三十,已经到了晚上10点,父母仍在为别人赶制过年新衣,丝毫没有生火做年夜饭的意思,刘芬在旁边看着看着,饿着肚子便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床头竟摆着一件新罩衣。“那时候衣服不像现在三天两头地洗,冬天衣服穿一个冬,也是常有的事,怕衣服弄脏了,那时候流行穿罩衣。”

而旧衣翻新也是裁缝常接的活。“像毛呢大衣经常有人拿来改,外面的穿旧了,就把里面的翻出来。还有的会把大人的衣服改小了,给孩子穿。”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羊毛大衣也渐渐穿上了身。而刘芬也接起了父母的班,跟着干了 2 年裁缝。“从小帮衬着干,初中上学时就会上机子了。”

时装的流行就像一个圈

因为修路拆迁,刘芬才干了两年裁缝,家庭裁缝店便停业了。父母也因为年长和长期的劳碌,眼睛有些模糊,便没有再另寻门面开店。“后来服装店多了,什么布料、款式的都有,做衣服的人慢慢也少了。”

不过,刘芬每每去服装店给爸妈买衣服时,他们便变得特别“挑剔”,“怎么看都觉得不如自己做的划算,就不让买。”而刘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爸妈仍不辞辛苦,为小宝宝做了一整套冬天的小棉袄、夏天的睡衣睡裤。

在刘芬看来,虽然现在的衣服款式五花八门,选择性更多,穿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流行就像一个圈,不停地轮换着来。“有好多款式原来就有,过了几年,又时兴了。”

三块钱能够买一双皮鞋

改革开放那一年,韩大妈第一次穿上“皮鞋”。韩大妈说,12岁那年,挑货郎挑着各种款式新颖的衣服、鞋帽去农村兜售,父亲花了3块钱给她买了一双皮鞋,“高兴得不得了,一双新鞋,从村头穿到村尾,显摆,回来后,就赶紧拿布擦,把上面沾着的土灰擦干净,摆在床头。”

要知道,在此之前,韩大妈的脚是常年与布鞋、解放鞋打交道的。“夏天是塑料凉鞋,冬天能穿一双新布鞋已经很不错了。”

来自六安的朱大爷对自己的第一双皮鞋印象也很深。“那是上世纪80 年代初,我从学校毕业,姐姐给我买了一双燕尾式的皮鞋,很时髦,干活的时候都舍不得穿。”

随着自己成家立业,家庭收入也逐年上升,在穿着方面,朱大爷也能随心掌握了。“上世纪90年代,冬天布鞋穿的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更保暖的运动鞋、靴子也都出来了,价格也能接受,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双。”

如今,鞋子的功能、分类、品牌也是五花八门,光一款运动鞋就可以划分出跑步的、登山的、打球的等等,而皮鞋也是各种款式与色彩交相辉映,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以前就是能穿暖就行了,现在是要穿得舒服、美观,不光是身体的需求,还得精神上得到满足。”朱大爷感慨道。

余亚明 刘亚萍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朱庆玲

责任编辑:张至卿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