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大包干开启大丰收 小岗村民齐奔小康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编者按:40年前,小岗村18条汉子摁下了红手印,从此,与全国千千万万村庄相比,这里就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40年间,当初摁下手印的壮汉有的已不在人世,剩下的也都已步入老年。如今的小岗村已然成为新生代的天下,“科技创新”“物联网”“互联网+”等当下时髦词汇,在小岗村年轻一代创业者的口中流传。

在老一辈敢为人先的精神鼓舞下,在年轻一代勇立潮头的干劲下,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随庆祝改革开放40年小岗村集中采访团,深入当地工厂、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进行了实地探访。

大包干开启大丰收 小岗村民齐奔小康

大包干开启大丰收 小岗村民齐奔小康

巍峨挺拔的“凤阳县小岗村”门楼,已经成为小岗村的标志性建筑。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整齐划一的农家宅院,满眼皆是以“红手印”“大包干”命名的菜馆、超市,记者仿佛进入了繁华的小城镇,“中国改革第一村”果然名不虚传。

采访中记者拿到的一组数据或许最能说明小岗村40年来所发生的巨变——实行“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全队粮食总产量为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相当于1978年的18倍;去年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820万元,人均收入18106元,是1978年的800多倍。

七个子女家家有实体

9月27日中午,“金昌食府”迎来五桌早就预定好的客人,午饭期间还有很多散客接连不断地走进饭店,他们都是慕名而来,在享受农家土菜的同时,还想和“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合影。已经75岁的严金昌笑呵呵的,对前来用餐的客人十分热情,只要有要求他都会尽量满足。

近年来“金昌食府”的生意就一天比一天好,还有许多游客来小岗村后指名在这里就餐。严金昌告诉记者,其实现在“金昌食府”的实际经营者是他的四儿子严德双,现在他只是在这里打打下手,帮忙招待招待客人。

严金昌告诉记者,2008年在时任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建议下,严金昌开了“金昌食府”这间农家乐,店名还是沈浩帮着起的。一开始,严老和儿子花800多元买了几个凳子、桌子,就在家中将饭馆开了起来。

“那时候生意冷淡,一年能挣一两万元就不错了。最近几年,来小岗村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也间接带动了餐馆生意,生意慢慢红火了,现在一年挣十多万不是问题。”严金昌说。

“点菜咯!上菜咯!”一阵洪亮的吆喝声打断了严老爷子回忆。大声吆喝的是严金昌的四儿子严德双,他和妻子起早贪黑一起经营着这间饭店。他告诉记者,十年前从广东东莞返乡经营农家乐,专门做一些当地特色的农家菜,现在他负责饭店的采购,也会下厨,他认为只有把饭店品质搞好,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客人,生意才会做得久远。

“下一步,我打算把饭馆再扩建一下,提高经营规模和档次,特别是后厨这块,做成开放式厨房,让客人吃得放心。随着小岗村的发展而发展,跟上节奏,把‘金昌食府’的生意越做越大!”严德双说,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

“我有七个孩子,五个儿子、两个闺女。现在五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实体,三个在村里开农家乐,一个开超市,一个经营澡堂子。两个闺女也有实体,而且他们家家都有私家车,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这些,75岁的严金昌非常自豪。

土地流转村民成股东

严金昌告诉记者,2015年,他将家里的35亩地全部流转出去,每亩地每年有800元的租金。在他的带动下,周围不少农户也流转了土地,抛弃了“离开土地不能活”的旧观念,解放了村里的劳动力。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通过土地确权以后农民特别放心。”严金昌说,党的十九大提出来,20年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承包期,这样就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严金昌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以后不仅没有减少老百姓的收入,还解放了劳动力。“离开”土地的村民可以开个小饭店、搞个土特产销售、开个超市等等,还可以到企业里打工,这有什么不好呢?

记者在小岗村采访中获悉,目前小岗村正在以户籍为基础,以小岗村的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的一部分量化给村民,使村民成为股东,参与分红。今年2月,小岗村每家每户首次获得人均350元的集体资产收益分红,从40年前“户户分田包地”到40年后“人人持股分红”,小岗村的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自今年1月担任小岗村第一书记以来,李锦柱带领着“小岗人”围绕产权制度、经营体系、农村金融、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让“红证书”变成了“活资产”;“三变”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进行股民分红;产业发展上有了新突破,相继举办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全力加快小岗5A创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培训经济;加大民生保障,全面升级村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远程诊疗系统,解决群众看病难题;完成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平整;加快推进严岗、石马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树立正面导向、激发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小岗村还评选表彰了新的18位致富带头人和41位“好婆婆、好媳妇”等。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让“小岗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种地渐成小岗人副业

9月27日下午,秋日余辉播撒在小岗村田间地头的稻穗上,在小元村民组,随着数台收割机的轰鸣声,一车车稻谷被运出田间。33岁的刘飞满头大汗,正在和母亲一道把地上的稻谷往电动车里装。他告诉记者,家里一共有8亩水稻,自己平时在街上搞机械维修,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农忙的时候就回来帮母亲忙几天。

刘飞告诉记者,他还在田里搞稻虾共养,水稻加上卖虾的收入还是不错的。采访中记者获悉,像刘飞这样把种地当成“副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小岗村,许多农户的土地已经流转出去,土地尚未流转出去的就继续种植,但种地已经成为他们名副其实的“副业”。

刘飞说,若想致富还必须从事其他行业,创立自己的实体,单单指望种地是富裕不了的。目前他正在给别人打工,等积累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他肯定会成立自己的维修公司。

小岗学校孕育希望

9月27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小岗村里的小岗学校,恰逢孩子们在做课间操,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加上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现出了小岗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虽然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孩子们的才艺展露无遗。一位小伙子表情严肃地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用一个个规范动作引领着场下的学生;一群女学生还跳起了传统的“凤阳花鼓”舞蹈,那股子认真劲儿,一点也不输正规演员……

“小岗学校承载着小岗人对未来的希望,对后代成才的期望,因此办好小岗学校非常重要!”小岗学校校长邱建闯对记者说,在日常教学方面,学校不仅要抓好教学质量,还特别注意素质教育,特别是小岗村特殊的文化背景教育。记者在小岗学校看到,“小岗精神”“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等随处可见。邱建闯说,教学中他们还注意引进先进教学方法,比如智慧课堂等,“今后我们还会在考试中采用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在哪个知识点上比较薄弱,任课老师就会在下一步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目前,这项工作已经过前期专家认证,正在进行招标采购。”

“小岗学校虽然只是村级学校,但我觉得在均衡教育上我们并不比县城学校差!”对于均衡教育,邱建闯有着自己的见解,比如虽然是农村学校,但在硬件设施方面并不缺少,城里有的他们基本都有。在他看来,在师资均衡上小岗学校还稍显逊色,不过这几年通过招录大中专毕业生来校任教,师资力量还是得到了充分加强。

“特别感谢小岗村两委给予的支持,在老师住宿条件和生活改善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特别是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条件下,还拿出一定资金奖励老师,这对留下优秀老师起到了关键作用!”邱建闯说。本版稿件由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素健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吴月峰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