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从一个曾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残疾人,到一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者,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村民孙长发靠的是自身奋斗,还有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已经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孙长发表示,将会带动更多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孙长发和妻子聂二霞。
电商培训会上收获爱情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龙华村,只见孙长发远远地从他承包的藕塘边走过来。孙长发今年43 岁,虽然身体残疾,但看上去既衣着清爽又精明干练。家门口,妻子聂二霞手里拿着一条毛巾,焦急地盼着丈夫归来。二人结婚时间不长,却很默契。
孙长发25岁时因一次医疗事故导致二级肢体残疾,望江县高士镇人聂二霞幼时因骨骼发育不全落下残疾,身高永远停留在10岁的样子。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因为去年夏天当地残联举办的一次电商培训会相识相知。
“老师当时让没有结婚的举手,我就举手了,她没有举。后来她朋友说她没结婚,我就加了她的微信。”孙长发说。聂二霞则说,感觉孙长发很有上进心,挺坚强的。为人特别真诚,不论是谁他都是用心对待。
十天的培训,两人彼此产生了好感。回家后,孙长发坚持每天给聂二霞发信息。看到她的网名叫“断翅的蝴蝶”,孙长发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她有个依靠。
那些日子,聂二霞每天睁开眼,都能收到孙长发的信息。一个月后的一天突然没了信息,聂二霞着急了。原来,那天孙长发临时接到一个流水席的任务,凌晨4 点多就出门了。
他总想着等忙好了给聂二霞发信息,结果一直忙到了下午都没抽出时间。当天下着大雨,孙长发打开手机看到了聂二霞发来的一条短信:“雨太大了,自己当心,腿不太好,别摔了。”这句话温暖了他好久,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望江,去见聂二霞的家人。
“我直接跑到望江去了,什么礼品都没带。”孙长发说。跑了几次以后,聂二霞和家人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孙长发。今年农历正月初八,两人举行了婚礼。对于这份迟来的爱情,迈入不惑之年的两个人都倍加珍惜。
创业需要有责任和担当
和很多新婚夫妇一样,他们的婚后生活平淡而又甜蜜。每天清晨5 点,孙长发就起床为妻子做早餐。吃过饭,二人就会来到承包的160 亩水塘边劳作,这片水塘是孙长发创业的新起点。
因为身体残疾,孙长发2014年成了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激励下,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并将目光瞄准在蔬菜种植领域。当年,他承包了4亩地种植水葱。因为勤奋且有钻劲,水葱种得好,卖得也好。“我慢慢摸索着,村里也比较支持我。”
有了一点收入,孙长发更加有信心了,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品种。眼看就要过上好日子了,但2016 年夏天的持续强降雨天气,让他血本无归。孙长发是个倔强的人,他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就像当初被医生判定下半辈子都要坐轮椅,不是一样被他改变了吗?
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承包了160 亩水塘,开始种植莲藕。这次他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四处学习经验,积极寻求扶贫干部的帮助。水塘不仅种植莲藕,还养鱼、养鹅,每年可以为这个小家庭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历经艰苦创业的孙长发,深知一份工作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困难中的人的重要性。借着自己种植基地需要用工,他向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就业。
孙长发承包的水塘。
此外,孙长发厨艺不错,在村里和残联的帮助下干起了老本行,村里哪家需要张罗红白喜事,烧饭做菜的活他全包了。聂二霞也有一手好手艺,缝织、刺绣样样擅长。丈夫出去干活,她就在家做手工,小到拖鞋、抽纸盒,大到花了4 年才绣成的《清明上河图》,看上去有模有样。
结婚前,在村里的扶持下,孙长发在家里建起了网络销售平台,村民的农产品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出售。婚后,夫妻俩利用培训会上学到的电商知识,拓宽了网络销售渠道。为支持妻子的爱好,孙长发还在平台上专门设立了手工作品页面,把聂二霞制作的拖鞋、中国结、十字绣、抽纸盒等放在网上销售。每每有人关注咨询,夫妻俩都特别兴奋。
“我们一定要把创业搞好,更要有责任和担当。我要把主业做好,扩大经营规模。她计划搞个手工作坊,再搞个农家乐。”孙长发表示,他也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方华 陈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六乔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