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这五年|安徽省贫困人口五年减少558.9万人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记者日前从省扶贫办了解到,全省贫困人口已经由2012年底的679.1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120.2万人,减少了558.9万人。

金寨县一些村民靠种植药材增收。(资料图)

金寨县一些村民靠种植药材增收。(资料图)

【整体】

我省四个县摘下贫困帽

安徽省是扶贫任务较重的省份。16 个省辖市、70 个县(市、区)有扶贫开发任务,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0 个、省级贫困县11 个。

2014 年,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村3000 个,贫困人口484 万人,贫困发生率9.1%。2017 年10月,我省确定了9 个深度贫困县,分别为阜阳市临泉县、阜南县,亳州市利辛县,宿州市萧县,六安市金寨县、霍邱县,安庆市太湖县、望江县,池州市石台县,共125 个深度贫困村。

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4 年-2017 年,我省实现2211 个贫困村出列、360.5 万贫困人口脱贫,国家级贫困县岳西县和谯城区、怀远县、蒙城县3 个省级贫困县退出贫困县行列。截至2017 年底,全省还有789 个贫困村未出列、120.2 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2.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贫困人口由2012 年底的679.1 万人,下降到2017 年底的120.2 万人,减少558.9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 年底的12.6% ,下降到2017 年底的2.2%,减少10.4 个百分点。在2016 年、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我省连续两年综合评价为“好”,在中西部22 个省区市中从第6 位上升到第3 位,实现了“确保第一方阵、力争位次前移”的目标。

【特点】

第三方监测开全国先河

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据介绍,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我省开展建档立卡,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同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逐村逐户逐人摸清核准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建立完善“四项清单”制度。另外,我省还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组织省属高校对全省拟出列村、拟脱贫户实行全覆盖的第三方监测评估,在全国开了先河。

为了加强资金保障,我省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制度,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金融资金为支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模式。此外,我省也实施“十大工程”,光伏扶贫、健康脱贫、驻村帮扶等都创造了“安徽经验”。

此外,我省还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就业脱贫、社保兜底等政策落地,加强驻村帮扶,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村副处级以上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全覆盖。

【今年】

光伏扶贫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以来,我省脱贫攻坚保持良好态势。截至6 月底,全省累计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421.4 万个,贫困户覆盖率97.96%;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47 万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另外,国家第一批光伏扶贫计划25.37 万千瓦已全部开工建设,全省光伏扶贫电站装机容量累计达224.94 万千瓦,直接惠及42.3 万贫困户,位居全国第一。我省还开发公益岗位22.1 万个,其中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7.13万人,占比77.55%。

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方面,今年1-7 月份,全省资助2018 年春季学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62.89 万人,投入7.87 亿元,实现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结果全告知”。全省贫困人口住院补偿70 万人次,平均实际补偿比达89.54%;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平均实际补偿比96.19%。同时,全省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9.6 万户,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160%。2018 年度290 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已搬迁入住4218 户13914人。

记者还从省扶贫办了解到,今年全省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已完工16882 公里,占年度计划的99.3%。另外,今年我省还新解决299个贫困村,21.79 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难点】

行蓄洪区脱贫最为关键

行蓄洪区是我省脱贫攻坚最难的区域,是“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困中之困”。据了解,我省淮河行蓄洪区涉及7 个市19 个县(区),总面积2813 平方公里,总人口99.1 万人,区内共有16 处行蓄洪区、199 个庄台、35个保庄圩。其中,阜南县、霍邱县、颍上县、寿县任务最重,共有庄台177 个,约占全省淮河流域庄台总数的89%,共有保庄圩22 个,约占全省淮河流域保庄圩总数的63%。

对于行蓄洪区的脱贫,今年以来,我省把行蓄洪区脱贫攻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最重要的战役。省财政共安排省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8 亿元支持行蓄洪区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占省以上专项扶贫资金总量的21.5%。

目前,淮河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成效。一方面是居民迁建步伐加快;另一方面,庄台人居环境也在持续改善持续。比如,颍上县投入2.1 亿元,对沿淮22 个庄台进行高标准改造升级,实施“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小水塔、小公厕、小广场、小污水处理站、小生活平台”等九小工程,把“蓄洪洼地”变为“产业福地、民生福地、生态宝地”。

另外,行蓄洪区产业就业扶贫也在推进。比如,阜南县发展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3.1 万亩,带动贫困户就业近200 户;发展杞柳、泡桐8.1 万亩,柳木加工企业156 家;水禽养殖700 万只,年产值达4 亿元。另外,我省还实施全省行蓄洪区行政村电商网点全覆盖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目前,全省行蓄洪区电商网点覆盖率达98%以上。

【任务】

多措并举建设行蓄洪区

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虽然行蓄洪区脱贫攻坚非常艰难,我省仍将确保到2020年,行蓄洪区同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为此,我省将强化庄台和保庄圩整治建设,将现有村台和保庄圩分批次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据介绍,我省将加强行蓄洪区住房整治,拆除低矮老旧危房,对利用率不高、分散闲置的宅基地和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归并,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同时,将加强环境整治,开展村台和保庄圩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配套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改善人居环境。

我省将加强行蓄洪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比如,实施农饮工程巩固提升工程,确保2018 年全面解决行蓄洪区内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和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另外,还将加快发展行蓄洪区教育事业,及时足额发放贫困学生资助资金,加大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力度,继续支持行蓄洪区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产业扶持放方面,我省将鼓励和引导行蓄洪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同时,推动行蓄洪区电子商务全覆盖,并推进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助力增收脱贫,让行蓄洪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有业可就。

余梦园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责任编辑:陶娜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文章关键词: 扶贫 脱贫 下降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