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网站消息,日前,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是意见原文:
各市、省直管县安全监管局、机关各业务处室: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皖发〔2018〕38号)文件精神,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厅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总体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重要部署,强化责任落实,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水平,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积极为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主要举措
(一)创新监管执法方式
1.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水平。在安全领域执法活动中,坚持保护合法企业权益,避免简单化,禁止“一刀切”,严禁在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对同类企业全部进行停产整顿,对企业申请恢复生产经营要及时受理,不得以整改限期未到为由不予复核,坚决避免以安全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对首次违反安全规定以及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的,能够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建立容错机制,免于行政处罚。深入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坚决杜绝违规执法、随意处罚。
2.强化监管与服务意识。各地和厅机关业务处室要结合年度执法计划,推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加大对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和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并根据企业情况进行分级分类科学监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执法监管,做到监管与服务相结合。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险落实为契机,发挥社会安全中介技术机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同时,结合安全生产风险研判,积极协调联系相关专家,对存在重大风险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指导服务,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
3.推进民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创建“安全社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等活动,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和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以优秀民营企业为标杆典型,积极发挥优秀民营企业的引领作用,切实提升民营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和企业员工整体素质。
(二)深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推动企业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引导民营企业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真正使民营企业意识到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效益,只有安全做好了,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2.深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督促民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常态化实效化,加快民营企业安全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民营经济安全素质。
(三)优化营商环境
1.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一是优化行政审批事项,要紧紧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进“一次不要跑”等重点工作,继续深化“放管服”制度改革,梳理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优化审批流程,优化再造政务服务,实现行政审批工作“零门槛、零距离、零耽误和零投诉”目标。二是主动作为,压缩行政审批时间,努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从2018年9月1日起将省本级审查的行政许可项目承诺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压缩一半以上,即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定的由45个工作日压缩到22个工作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法定的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9个工作日;对委托审查的许可项目全部作为即办件。对行政确认、其他权利、公共服务事项本次也都在规定的时限内压缩50%以上。
2.落实安全生产领域守信联合激励措施。对安全领域守信的民营企业及时纳入联合激励对象名录,实施联合激励,在制定检查执法计划时,减少对其检查的频次,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可直接延期一个许可周期,在申请安全生产政策性资金、评先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厅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责任人员,层层压实责任。各责任处室、单位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促进民营经济实施意见的落地生根。
(二)广泛宣传引导。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宣传指导,加大宣传解读力度,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努力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长效机制。各责任处室、单位加强分析研究,总结有益经验,找准问题症结,细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形成制度性成果,大力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