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特长生规模控制在5%以内,保障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提前吹响集结号,364 所学校率先试点智慧学校;七千余个培训机构被整顿净化课外补习市场……一组组数字记录着安徽教育2018年走过的路程,以及结出的硕果。
校园午餐让孩子吃得开心,健康成长。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从启/摄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全覆盖
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公办园和好学校,这正逐渐变为现实。仅去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2 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从2010 年以来,我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无到有,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7 年年底,全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644 所,在园幼儿54.7 万人,分别占民办幼儿园和在园幼儿总数的51.9%、44.6%。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这项政策目前在我省实现了全覆盖,保障了教育公平。2018 年,我省进一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比例控制在招生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5%以内,2019 年将全部取消。发挥学籍信息化的作用,实时监测各地大班额情况,定期下发大班额消除情况,及时发出预警。预计到2020 年基本消除56 人以上大班额,控制在3%以内,2020 年之后大班额比例将逐年降低。
364所智慧学校率先试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 年将启动实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事实上,此前我省已在积极准备推进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全面改薄”圆满收官。2018 年,投入资金34.48 亿元,建设校舍改造类项目4368 个,面积420.1 万平方米,购置教学生活设备34.03 万台件套、图书127.05 万册,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改薄”实施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99.53 亿元,建设项目24818 个,建成校舍和运动场地面积2842.3 万平方米,采购教育教学仪器设备8114.9 万台套件、图书2883 万册,提前一年完成规划任务,位居全国第一位。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也为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由项目起始年的10%左右,提高到100%;生均校舍和运动场建筑面积分别由8.34平方米和5.5 平方米,提高到9.67 平方米和8 平方米。105 个县(市、区)15344 所学校(含5073 个教学点)“20 条底线要求”全部达标,许多乡村学校成为当地最好的建筑。如今,我省首批364所智慧示范学校和实验学校正在加快推进,金寨县智慧学校建设试点取得成效。
7358所培训机构被整顿
每当放学或周末,总能看到孩子们背着书包匆匆奔波在各个补习学校的身影,几乎每个城市孩子都有1 个以上的补习班要上。校外培训成为“第二课堂”,但良莠不齐的市场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2018 年下半年,规范培训市场为学生减负成为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省先后印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相关工作的通知》。
截至2018 年12 月25 日,全省105 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专项治理整改任务,排查摸底校外培训机构8200 所,其中问题机构7358 所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存在的各类问题8785 个。2019 年1 月4 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专项治理行动以来,全省共颁发办学许可证1117 所,取缔校外培训机构2628 所,暂时停业整改2217 所,有2570 所通过整改达标。截至1 月7 日,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已录入机构6683所。
贫困生资助“对象无遗漏”
据统计,2018 年全省共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5.54 亿元,其中春季学期资助62.9万人、7.87 亿元,秋季学期资助61.1万人、7.67 亿元,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学段全覆盖,标准最高档,对象无遗漏,项目可叠加,结果全告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园幼儿资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800 元。
贫困生资助实现了百分百覆盖,2018 年省级在分配资助资金时也先行足额分配建档立卡学生。
扶贫更加精准,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组织工作中重点关注建档立卡家庭、城乡低保等特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满足他们的助学贷款需求。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学籍数据与扶贫数据比对,学校对全部在校生进行逐一核查,最终确定应助对象。
“双一流”建设步入快车道
高等教育去年推进“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步伐加快。从2018 年起,我省安排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主要聚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一流学科专业等方面,为省属高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我省还专门出台了政策,加大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力度。从2018 年起,每年安排2 亿元专项经费支持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连续支持5 年;支持合肥工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经费1 亿元。每年安排1.8 亿元支持4所特色高水平大学和2 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高职大专院校技能化人才培养也结出硕果。去年我省高职院校代表队共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141 个,获奖总成绩连续三年在全国名列第三名。全省共有3241 个项目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占地方高校立项总数的13.8%,继2017 年立项总数再次位列全国第一,连续7 年位居全国前两名。
编制核算保障教职工待遇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2018年最大的利好就是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从去年开始,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算,建立全省一体、城乡统筹、余缺调剂、周转使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全面推进“县管校聘”和“无校籍管理”改革,由县级教育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由学校根据需要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既优化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又保障了教师待遇。
鉴于农村学校优秀师资匮乏,我省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为农村学校补充约3000 人。实施定向培养“一专多能”全科型乡村教师制度,每年培养约2500 人。
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我省实行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改革。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五年一轮,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截至2018 年9 月,共认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260030 人;中小学教师资格合格521490 人,暂缓注册2978 人,注册不合格16 人;共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10 次面试,面试合格14414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