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2018年,合肥蜀山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蜀山区面貌焕然一新。大潮奔涌,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19年,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上,蜀山区将向着理想的彼岸奋力航行。今年,蜀山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按照“魅力蜀山、首创之区”战略定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引领区、转型发展先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绿色和谐宜居区”,以新担当新作为不断开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区建设新局面。
2018年:落子
交出满意答卷荣膺5个全国“百强区”
对蜀山区来说,2018年是砥砺奋进的一年,是稳健前行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蜀山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蜀山篇章。在“魅力蜀山、首创之区”道路上,蜀山区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荣膺全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5个“百强区”。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13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天鹅湖”
过去一年,蜀山区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增长8.6%;财政收入51.63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工业投资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01元。招商引资总量27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86亿美元,国华人寿、国泰融资租赁、小米有品等39个项目签约落户。
2018年年底,合肥大数据天使基金成功落地并正式开始运营,首期规模6600万元。据了解,围绕蜀山经济开发区内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设立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天使投资基金,将致力于投向数据服务、IT等产业领域,重点聚焦大数据产业。同时,还将配合招商、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入驻蜀山经开区的大数据企业。
据了解,去年,蜀山经济开发区围绕电子商务、大数据、环境科技三大支柱产业建平台、上项目。其中,跨境电商首批B2C直购进口业务顺利开通,安徽省跨境电商总部基地、联东U谷企业港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市首个大数据小镇获批,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也在蜀山区成立。
去年,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相关企业获得97项国际国内大奖,初步完成27项重点设计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天鹅湖金融商务区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3家,金融、类金融企业215家,省级以上金融总部28家,上市公司34家,与三里庵国际商圈共同荣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优化产业布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蜀山区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步伐坚定而稳健。
城乡品质大幅提升4.2公里科学岛路改造提升
焕然一新的小区、不断延伸的道路、整洁有序的市场……蜀山区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追逐梦想中的幸福家园,收获累累硕果。
2018年,蜀山区有序推进引江济淮等大建设项目和熊大郢等旧城旧村改造,征迁面积99.67万平方米。五里洼、朱大郢等10个安置点加快建设。同时,该区新建、续建城区支路12条,西太湖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提升改造4.2公里科学岛路。
蜀山区还快速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建设,14.2公里老村道加宽通车,58.5公里乡村旅游道路拓宽工程即将完工,并成功举办果玩梨花节等旅游推介活动,启动建设小岭南乡宿项目。2018年,蜀山区还加快推进西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16条市政道路陆续开工,安置房建设全面加快。
过去的一年,蜀山区还争创省级文明城区,全市打造特色文明街现场会在蜀山区召开,全省首座可移动式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也投入使用,绿怡居等24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即将完工,习潜交口等3个交通堵点得到治理,农贸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
此外,蜀山区开展户外广告、农村“大棚房”清理整治。同时建成花境55处,完成一批“口袋游园”、景观绿地、道路绿化提升和黑池坝景区灯饰亮化等工程。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餐饮油烟清理整治共关闭、整改2848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宝贵、最富竞争力、也是最具潜力的战略资源。
去年,蜀山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市率先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转办信访件。该区狠抓大气污染防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成效明显。另外,蜀山区餐饮油烟清理整治共关闭、整改违规经营户2848家,极大减少了城区油烟排放。据统计,蜀山区PM10、PM2.5日均浓度分别下降至67.8和44.3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去年,蜀山区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序开展生态水环境治理,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保护区范围内企业实施清理搬迁。该区实施十五里河、南淝河入河重点排口整改,实施管网改造,集中收集高层住宅阳台污水。同时,还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实施耕地修复治理,这将让蜀山区未来的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获批全省唯一“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加大民生投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人民创造“高质量”的美好生活,是蜀山区一直以来努力奋斗的目标。
日前,在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合作化南路社区轴承新村小区,王正芳和几个老朋友来到社区配餐点准备吃饭,“办了卡,吃食堂,不用买菜做饭,轻松多了。”原来,蜀山区2018年扩大社会养老服务覆盖范围,建成5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9家社区养老食堂。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蜀山区从衣食住行着手,为辖区老人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更便捷、更实用、更人性化的多元化养老需求,提高老年群体的获得感。
不久前,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全国共有48个街道(乡镇)名列其中,安徽共有五个,其中就包括合肥市蜀山区的井岗镇与南七街道。据了解,近年来,蜀山区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对辖区内老年人健康与安全信息做到主动的动态跟踪,为辖区内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化养老提供全面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服务指导,让老人们享受到“智慧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过去一年,蜀山区义务教育发展也更加均衡,教育集团增至11个,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1所,新招教师300名。另外,合肥安生学校顺利招生,全区还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整治。
此外,蜀山区推进文化惠民,“唱响蜀山”等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蜀山区也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此外,2018年,蜀山区文化馆、档案馆全面开放,还开展了蜀山“十大地标”评选,开建全市首个区级好人馆,新建7处城市阅读空间,让蜀山区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同时,蜀山区也推进全民健身,并于2018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蜀山半程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
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安置房装修方式改革成效初显
机制活则满盘皆活。蜀山区以改革赢优势、促发展,探索改革创新的“蜀山经验”
去年,蜀山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荷叶地街道通过居民、法人、地理信 息等基本信息库,以网格党支部为核 心,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新渠道。笔架山街道小区“党建引领、一核多元”治理模式,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关注报道。另外,南七街道打造“同心圆”党建活动中心,稻香村街道实现区域共建共治联盟全覆盖,都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和尝试。
同时,蜀山区深化“放管服”,建成区、镇街开发区、村居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并制定《蜀山区区管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办法》《科级以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探索编制外工作人员激励措施。同时,蜀山区还启动实施名匠、名师、名医“三名”工程,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018年,蜀山区还推进街道国有资产划转工作,加强对辖区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全区7个街道的国有资产划转移交至区城投公司,划转移交房产1111处。另外,安置房装修方式改革成效初显,在馨怡家园、动力东村项目中,90%以上回迁业主选择自主装修。
而蜀山区在全省率先推广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也在全区继续推广,并已建成使用6部,建成待验收8部。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94个社区和村“两委”换届
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就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去年,蜀山区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圆满完成94个社区和村“两委”换届。
区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狠抓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支持区人大、政府、政协和区监察委、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统筹做好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军地合作,促进军民融合。
蜀山区各镇街开发区也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各部门聚焦重点、担当尽责,各群团组织和协会学会围绕中心争作贡献,全区上下和谐共进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2019年:谋局
迈上新征程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蜀山区实施“十三五”规划中后期的关键之年。
在城区,蜀山区将精准服务居民,实化服务措施,改进服务方式,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农村,蜀山区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引入产业、吸纳就业,聚集人气、创造财富,不断增进农民福祉,弥合城乡差距,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推进“十心”工程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区
今年,蜀山区将按照“魅力蜀山、首创之区”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引领区、转型发展先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绿色和谐宜居区”,以新担当新作为不断开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区建设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以上,各项社会事业更加平衡充分发展。
据了解,2019年,蜀山区将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即:推进党的建设“凝心”工程,凝心聚力强党建、谋发展;推动智慧城区“畅心”工程,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推动乡村振兴“连心”工程,着力打造环境优美、人丁兴旺的美丽乡村;推动环境保护“用心”工程,用心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教育领域“称心”工程,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医疗卫生“暖心”工程,尽快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覆盖,让百姓看病就医不再难;推动社区服务“舒心”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匠心”工程,让城市更加有品质和韵味;推动
人事管理“安心”工程,营造安心干事、激情创业的工作环境;推动纪监巡察“清心”工程,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打造五张“名片”续写“魅力蜀山、首创之区”新篇章
按照“魅力蜀山、首创之区”战略定位,蜀山区将着力打造“开放、品质、生态、幸福、清晏”五张名片。
蜀山区将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打造“开放”名片。坚持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对外扩大开放合作,对内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蜀山区还将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打造“品质”名片。立足功能完善,着眼品质提升,高品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同时,坚持绿色发展优先,打造“生态”名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让生态成为蜀山的靓丽名片。
该区还将加强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幸福”名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扎实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
另外,蜀山区还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清晏”名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成绩属于过去,发展才有未来。
目标既已明确,路径也已清晰。唯有措施到位,保障到位,才能高水平推进,高标准落实。2019年,蜀山区将带着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续写“魅力蜀山、首创之区”辉煌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胡正球凌敏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