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爱国情 奋斗者】“我们是中国人,要为祖国做点事”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记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率领的量子信息科学团队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又斩获一项大奖,因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潘建伟被美国光学学会授予2019年度伍德奖。这是自伍德奖设立40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研究工作而首次获奖。这已不是潘建伟院士团队今年以来首次获奖。就在2月14日,该团队印娟教授代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赴美国华盛顿,领取美国科学促进会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这是克利夫兰奖设立96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这一重要荣誉。

“一百年前,爱因斯坦来到中国,他所看到的是一个分裂而弱小的国家正饱受战争蹂躏。如今,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很高兴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为科学进步贡献力量。”印娟在领奖时表示。对于潘建伟团队的成员来说,响应祖国召唤,代表祖国参与国际竞争,是他们永远的骄傲。潘建伟认为,新一代科学家有责任让祖国成为一个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

科技报国,要让中国“全面领跑”世界量子通信研究

量子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理论之一,与相对论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量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前沿科技,也是各国竞相角逐的焦点。

20多年来,潘建伟院士和他的团队成员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等一直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辛勤耕耘。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飞向太空,世界首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开通运营,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原型机诞生……潘建伟院士团队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不仅让中国“全面领跑”世界量子通信研究,使中国赢得了巨大国际声誉,更是提振了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信心。

“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1996年,奥地利,时年26岁的潘建伟,第一次在因斯布鲁克大学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就确立了科技报国的理想。潘建伟坦言,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但的确反映了他们那一代人希望改变我国科技领域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跟随水平的迫切心情。1999年,潘建伟参与完成的量子态隐形输送的研究成果,被《自然》杂志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2001年,潘建伟学成回国,在中国科大组建团队。归国之初,面对幼小的女儿提出“为什么要回国? ”的问题时,他坚定地说:“我们是中国人,要为祖国做点事! ”

师生有个“君子之约”,学成后报效国家

潘建伟始终认为,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密不可分。他的爱国思想和实际行动,也深深地影响着团队的每一个人。

“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早日归来,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潘建伟团队成员陆朝阳的手机里,至今仍保存着这条10年前老师发给他的短信。 2009年的一天,潘建伟在北京参观完“复兴之路”主题展后,给大洋彼岸的学生们分别发去了短信。当时,陆朝阳正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固态量子光学的研究。

2011年初,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同时,陆朝阳入选比例仅有1%的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研究员,但他毅然决定回国,“同样做一项科研,如果能在国内做,就算更艰苦些,为什么不回去做呢? ”

“潘老师的爱国情怀,打动着弟子们的心。 ”陆朝阳坦言,他们出国深造的弟子与老师有一个“君子之约”,学成之后立马回归,报效国家。 “潘老师之所以送我们出来,是他对于团队建设的提前‘布局’,让我们学习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把新的理论和方法带回国。 ”2017年5月3日,中国科大主导研制的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上海诞生,比首台电子管及晶体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创造世界纪录,陆朝阳正是这一成果的“重要功臣”。

“候鸟”回归,成就量子“梦之队”

潘建伟表示,从事量子信息研究就像炒菜,要有各种好的原料。回国建立实验室后,他陆续将一批有潜力的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深造,让他们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学术前沿开阔眼界、锻炼成长。陈宇翱到德国慕尼黑研究超冷原子调控技术,陆朝阳到英国剑桥研究量子点光源技术,张强到美国斯坦福学习单光子探测技术……祖国像个强磁场,这些被送出去的年轻学子们,如今陆续像候鸟一样学成归来,最终成就了世界上著名的量子“梦之队”。

“回想自己一生,经历过许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科学发达。 ”在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的墙壁上,醒目地镌刻着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的这段话。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奋斗,贡献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个时代。 ”在潘建伟看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老一辈科学家通过他们的努力为祖国的国防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新一代科学家,他们更要通过科技创新为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去奋斗,竭尽全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记者桂运安)

记者手记:勇担科技强国的使命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从科技救国,到科技兴国,再到科技强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经历着艰辛而曲折的奋斗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科大钱学森、郭永怀等科学家,为了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奋斗,贡献了毕生精力。在当前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社会各界科学家更应该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钱学森等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郭永怀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绝密的国防资料,这一切激励着新一代科学家努力奋进。潘建伟院士率领的量子信息科学团队,正是勇担科技强国使命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省科学研究的条件逐步改善,“墨子号”量子卫星飞向太空,“人造小太阳”刷新世界纪录,超薄玻璃、量子计算机等成果让世界为之惊叹,安徽创造在世界发展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未来,安徽将继续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下好创新“先手棋”,沉下心来抓落实,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徽科技将随着众多原始创新的突破,而逐步聚集发展的力量,为安徽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

原标题:【爱国情 奋斗者】“我们是中国人,要为祖国做点事”
责任编辑:宋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文章关键词: 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