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杨可是合肥姑娘,2018年的高考文科考生,当年以606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大学,念了经济学类专业。殊不知,去年高考前夕,她遭遇了不少小状况,但通过调整心态全都“挺”过来了。高考前的最后两天要咋过?一起来听听这位“高考过来人”是咋说的。
不要太担心小状况
杨可高中是在合肥一中就读的,当时进的是文科重点班。按她的话来说,班里都是“大佬”,学习很厉害。高二上学期,杨可的成绩有些下滑,到了下学期又慢慢跟了上来。
进入高三后,杨可在班上的排名稳定在20多名。不过到了高三下学期,小状况来了,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她不得不离开学校。
再次返回学校时,离高考开始仅剩一个月的时间了。“不在学校的时候,自己虽然也在不间断地学习,但总感觉没有在课堂上学得系统。”杨可说,到了学校考“最后一卷”的时候,她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成绩有些不理想,“甚至感觉有了阴影”。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浮躁、紧张这些情绪,都让杨可压力很大,感到不安。“家人和老师发现了我的糟糕状况后,也及时开导了。”杨可说,她表面上对好心劝慰的人说着感谢,可心里想的还是:试还是要自己考啊。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上的压力还是需要自己来纾解的。”好在,杨可大脑最后“转过弯”来了,不断通过自我暗示,克服了心理上的压力,从容走进了考场。
杨可说,每年高考期间,都有一些考生遭遇突发小状况,但是只要不影响答卷,这都不是最坏的情况。以平常心对待,从容赴考,正常发挥就好了。
多出门逛逛放松下
父母因为对杨可的学习实力很了解,所以对她考上好的大学,一直抱有充足的信心。日常相处中,他们很少提及学习方面的话题,顶多在看到杨可有些焦虑的时候,用“我们相信你”“不要紧张”“高考哪有那么可怕”等话语来宽慰她。
通过去年高考,杨可发现,陪伴真的是最好的“减压剂”,那段时间,父母除了上班,都伴她左右,在她有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她面前。
“有人陪着,就有安全感。”杨可说,她还记得高考第一天,她觉得语文考得很差,一下子有了思想包袱。当天晚上,她爸爸带着她在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内走了走,当时还遇上了热心的大学学长,带她和爸爸“游园”,还给她加油打气。“陌生的小哥哥都给我加油打气了,我应该振作起来。”杨可说,这次晚间散步让她心里的压力缓解了很多,为她第二天上“战场”增加了信心。
“高考前两天,没事就多出去逛逛吧,比如公园、校园等,转移下注意力,缓解下压力。”杨可说,希望考生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考前不要纠结难题,重点放在基础题上。回顾一下常错的知识点。可以适当放松下,散散步,逛逛街。
“高考就是一种经历,不能决定全部。考得好,进入了理想的大学,也不能放松学习;考得不好,大学继续努力,以后机会还很多。”杨可这样建议学弟学妹们。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吕欢欢 记者 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