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安徽一直是多文化交汇地带,在不同时期的大江南北、淮河两岸、新安江畔,各区域先后出现了璀璨的文化代表,可以说是各领风骚。近二十年来,一系列新的考古发现又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比如极负盛名的凌家滩玉石器、高耸的垓下史前城址、炉火映日月的皖南古矿冶和神密的土墩墓、难见经传的钟离墓、最后的楚国都城寿春城、重见天日的隋唐大运河、繁昌窑,以及明代未成的首都——明中都等。这些发现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安徽的古代文明及其背后的社会发展动因,提供了详细而丰富的材料,也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期的安徽人文讲坛,讲席嘉宾将和大家说一说二十年来安徽重要的考古发现。如果您对本期话题感兴趣,可于本周日下午3时前往省图书馆东二楼学术报告厅听讲。
嘉宾介绍:吴卫红 笔名朔知,安徽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长期在一线从事田野考古和考古学研究,主持的含山凌家滩遗址调查与发掘、铜陵师姑墩遗址发掘项目分获全国田野考古奖二等奖、三等奖,论著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