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从柴油车到新能源空调大巴,从人工售票到手机支付……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我省道路运输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建公交示范城市,乘坐公交渐成人们出行首选。
新能源公交占比超四成
昨天,2019 年安徽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宿州市举行。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公共交通车均场站面积达到158.3 平方米/标台,处于中部领先;新能源公交车数量达到9119 台,位居中部前列;公交专用道长度较创建初期翻了一番,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了从无到有;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我省的合肥、宿州、芜湖、蚌埠、阜阳进入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名单,公交车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宿州市新能源公交车占车辆比例达80% 以上,并完成公交一卡通项目建设,与全国260 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合肥自公交都市创建以来,每年新增、更新公交车辆不少于600 台,5 年净增公交车辆1204 台。规划了总长452 公里“环+放射”状的专用道网络,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公交专用道约130 公里,在建55.8 公里。
近三年来,全省新增及更换公交车10927 台,其中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8608 台,占比78.8%,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已经成为主流配置。目前,全省新能源公交车占总数比例超过40% ,部分县市如岳西县全部采用纯电动公交车开展运营。
城乡公交一体化惠百姓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以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为核心的公共交通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我省16个市成为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城市,合肥、蚌埠、滁州、淮南等市相继推出掌上公交APP 等服务。
2017 年,合肥市全面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工作。截至2018 年底,合肥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11 条,投入公交车辆1932台,线路总长度约5521.4 公里,其中市区至县域的城乡公交线路51 条,县域内线路160 条;城乡公交均执行1~2 元票价,对距离过长的线路开通直达特色公交,提供差异化服务。
黄山市开通屯溪区至徽州区之间3 条公交线路,致力于打造全域旅游公交线路。舒城县以创建为契机,将城市公交列为县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每年投入3800 万元,开通公交线路40 条,通达386 个行政村,执行“ 全县一个价,上车一块钱”。广德、泾县等地实现了县域主要行政村城乡公交全覆盖,真正解决了农村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城市客运迅速多元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口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市民群众出行逐步发展为出租车、私家车、城市公交、网约车并行。
2016 年12 月26 日,合肥地铁1 号线投入运行,省城进入地铁时代。2017 年12 月26 日,地铁2 号线投入运行,合肥地铁进入换乘时代。伴随着网约车政策在合肥的正式落地以及共享单车的进入,以公交、地铁为主力,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为补充的城市综合客运体系基本形成,市民出行选择更加丰富多元。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各地交通部门将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 年)》要求,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高公交供给能力,提高公交运营速度,改善公众出行体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到2022 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
何小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