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春节,在这个本该与家人团聚的日子,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无数医务工作者奋战在防疫一线为我们争分夺秒。还有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障着铁路交通运输安全,为防疫工作奉献着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1月26日大年初二,天空飘起鹅毛大雪。中午13:14分,在京沪货下行线K821.675-K833.395段。一辆四轮小车缓缓开过,身穿橙黄色制服,面带口罩的探伤工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坚守在春运一线,利用天窗点对铁路线路进行检查作业。
车轮下两条钢轨作为铁路的脉搏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的就是铁路运输安全。过去,依靠着铁路探伤工的火眼金睛,“望闻问切”才能查出钢轨内部的伤损情况,因此他们常被称为钢轨医生。不过这都已经是老黄历了,现如今,探伤仪成了他们手中的听诊器,“听诊器”可以直接读出钢轨的“心跳”波形图,对照波形图的变化就能准确建立钢轨的“健康档案”,可靠性更高。而今年春运前,上海局集团公司蚌埠工务段换上了新装备——双轨探伤车,把升级了的探伤仪架上了专用四轮小车,来了个彻底的更新换代。
据介绍,探伤车的“本体”就是架上平板上的超声波探伤仪,目前已经发展到拥有8个探头、9个通道的第十代探伤仪,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的屏幕显示也从一根回波的黑白显示跨越到B超彩色图像显示。“新型探伤仪具备数据存储功能,能进行数据回放。我们就像医生一样查看B超彩色图像,为钢轨内部的伤损进行精准诊断,有效保障了防疫期间铁路物资运输安全畅通。”蚌埠探伤工区工长赵乃雨说道。
据了解,探伤车时速可达15km/h,效率非常高,一台可抵6台普通探伤仪,等于是工作效率一下子提升了6倍,还减少了60%的人工。“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作为奋战在春运一线的铁路工人坚守岗位,春节期间,我们探伤车间共申请 38个天窗,18个班组112人上道作业,保障了铁路运行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蚌埠探伤车间主任赵天军说道。
金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