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5月2日,黄山市财政局消息,黄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2020年第一次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议上,专门调度十大工程启动以来的工作,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排污权管理工程,制定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管理办法(初稿)》,启动12座新安江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初步建立排污权管理机制。
二是公众参与工程,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实践宣传活动57次以上。加快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协同推进中心软件和硬件设施,其中展陈装修装饰、流域智慧管理系统架构搭建完成80%,视频监控系统完成18个新建视频监控点位建设。
三是开发区发展工程情况,全市7个省级开发区经营收入、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2.84%、22.88%和20.60%。38户工业企业废气深度治理和专项验收,29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企业在线申报登记,10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8家混凝土搅拌站无组织排放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四是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全市实施城镇排水管网清淤检测、修复改造及新建项目88个,管网清淤检测完成401公里,提标改造城镇污水管网和新安江流域的5座污水处理厂。
五是化肥农药替代工程。全市落实有机肥推广核心示范片124个、3.85万亩,全市有机肥施用量54.46万吨、面积73.83万亩,启动了第二轮农药集中配送,新建市级农药配送中心。
六是绿色特色农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第一批200万张黄板于今年3月25日配送至试点村。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实现综合产值4.6亿元、累计发展塘口18万平方米,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到243万亩。
七是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完成21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2个、重点示范村19个,打造休宁县蓝田镇晓川自然村整治市级示范点,建成歙县富堨镇青山村等2处农村粪污一体化生态治理示范点。
八是畜禽规模养殖提升工程。积极推广生物发酵床技术,以歙县、黄山区为示范推广点,主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形成可供区域借鉴的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技术。推广畜禽养殖场户112家,新扩建生物发酵床圈舍10万平方米。
九是船舶生活污水上岸工程,提升改造总数74艘船舶,已完成35艘旅游客船、普通客船、货船生活污水防污染设备的改造(其中旅游客船23艘,更新船舶7艘;货船5艘)基本实现了新安江流域客船、货船污水零排放,另39艘收购拆解或自行拆解或无法改造。
十是河长制林长制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一林一员”护林员2496人。河长办出台《黄山市河湖长市级对县级考核办法》、《河湖长制有奖举报制度》,确保河湖长制工作有效推进。
新安江流域作为安徽省三大水系之一,为下游千岛湖提供了超过68%的优质水源,也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以及皖浙两省实施了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目前,黄山市以问题为导向,以十大工程为抓手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
陈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吴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