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泗县:土地入股“钱”景可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日前,在泗县草庙镇治岗村,47岁的贫困户丁杏梅一边看着农业机械在及时颗粒归仓过程中大显身手,一边听着村书记刘春勇对土地入股进行详细的介绍,心中已经为自家的15亩土地敲定了“婆家”。

刘春勇介绍的正是去年在治岗村兴起的一种土地利用新模式——土地入股,即农户利用土地入股、村集体统一协调、企业规模化经营,采取保底+分红的模式,实现农户、集体、企业共同增收的新型土地种植模式。

“这两年,村两委在走访中发现,村里的土地老年人不能种、中年人不想种、年轻人不会种,甚至有部分土地出现了抛荒现象。” 刘春勇介绍,为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村两委通过比较观察后,主动联系安徽金色家园公司,采取土地入股经营方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除了每年给农户每亩地600元保底收入之外,合作社对取得的经营收益,在扣除成本费用后,由农户、村集体、公司按5∶2∶3的比例进行利润分红。

“土地入股模式刚推行的时候受到不少人的质疑,看热闹的多,签协议的少。”丁杏梅对这种模式也是半信半疑。由于丈夫早逝, 3个孩子都在上学,公公因为疾病瘫痪在床,婆婆年迈同样需要照顾,15亩耕地几乎是这个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

“虽说现在有各种机器种地省事了,但打理15亩土地对我一个妇人来说依旧是一种重担。”丁杏梅直言,自己也想过把土地租给别人去种,但每亩地400元的年租金实在太少,考虑家里的情况,苦点累点也得把地种下去。

今年午收,是土地入股以来的第一次收成,丁杏梅忍不住一次次前来打听收益情况。“村干部替我算了一笔账,每亩地600元保底,土地经营收益可以按比例二次分红,村里和公司更优先为我们这些贫困户和入股户提供工作。”经过近一年的观望,丁杏梅终于决定也要加入土地入股大家庭。“这样一来,没有农事缠身,我就能安心照顾一家老小,空闲的时候到公司帮忙,一季能挣3000块左右,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通过规模化种植和经营,农药、化肥等种地的成本会得到有效控制,这也意味着我们土地的效益和村民的收入都将有所提高。”刘春勇介绍,土地入股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增强了村集体“造血”功能。“通过分红,村集体经济将有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样村集体将更有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脱贫攻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做更多的贡献。”     

杨秋秋 靖伟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