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日前,歙县官方公开了《提升徽州古城文化内质和外在形象五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要求相关责任单位与属地政府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此举是为了保护徽州古城,弘扬徽州文化,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提升徽州古城文化内质和外在形象。该行动计划以5年为期,从2020年元月1日开始,到2024年12月31日为止。期间,干好以下20件大事。
其中,徽州文化传承方面,增加朱熹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相关内容,形成独具徽州文化特色的导游词;实施闵雨楼修复,德胜门、问政门修缮和城墙遗址保护。科学论证恢复县城南门-紫阳门段城墙。合理设置城墙标识标牌;开展徽州古城街巷文化发掘整理工作,从街巷沿革、街巷建筑、街巷名人、街巷典故、街巷风貌等方面梳理古城文化内涵,为徽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打牢坚实基础。
旅游业态引导方面:修复紫阳书院,整合歙县中学、徽墨厂等文化资源,拓展研学旅游,完善交通设施,优化区域交通;合理规划太白楼-太平桥周边交通,整合太白楼、长庆寺塔、西干山、紫阳山等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亮点;充分利用徽州古城山城水城桥城特色资源,开辟旅游线路,增加旅游景点,推进“民宿+”产业发展,借力“非遗夜市”,发展“过夜经济”;结合徽州历史博物馆建设,实施石头屋片区和打箍井街、老粮食局地段环境整治,打造文化街区。
基础设施完善方面:督促印象徽州开发商尽快完成太白楼周边环境整治,并实施绿化修复;开展徽州古城保护范围内第二批历史建筑调查摸底、资料整理、评审确定、公布挂牌等工作;加快推进徽州古城保护范围内雨污分流、街巷道路整治、停车场建设以及综合管线下地等工作。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徽州古城。
规划项目建设方面:将乌聊山(长青山、斗山)上被居民开垦种植蔬菜的土地集中收回,拆除不协调建筑,编制绿化规划,栽植乡土树种;合理规划临溪门周边旅游业态,引导中和街服务于本地居民的服装、鞋帽、百货等外迁,整治大北街口沿街立面风貌,调整斗山街游览线路;科学论证修复阁老府,串联打箍井街和许国石坊,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古建筑活化利用方面:鼓励全县28个乡镇组织经营主体按市场行为在徽州古城主要街巷承租公(私)房,推介特色农产品,促进乡村振兴,达到一定业绩的由县政府给予租金奖补;依托徽州府衙博物馆、徽州历史博物馆,打造徽州古城徽州文化展示馆群,活化利用歙砚徽墨厂、上路街毕家祠堂、老茶厂地块、渔梁及其他闲置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全面展示徽州文化中心形象;加大徽州古城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私房收储力度,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通过市场配置文化旅游资源。
服务能力提升方面:落实徽州古城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徽州古城保护范围内重大项目建设均须经过专家论证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完善相关程序和手续;进一步完善《歙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拓展徽州古城保护范围内文物建筑、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落实徽州古城烟花爆竹禁放、车辆禁(限)行、文明养犬措施,杜绝尾随兜售、拉客宰客等不良现象,营造良好的文明旅游环境;以歙县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徽州古城全国摄影大展、歙县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活动为依托,不断提高徽州古城知名度和美誉度。
该“行动计划”明确,落实徽州古城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实施好确定的工作任务。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四条,分别是整体性和真实性相统一、保护与利用相兼顾、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统一规划与分期实施相衔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