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印发。文件印发后,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体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而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一时间, “体育”一词登上中小学家长群里的“热搜”榜,有人赞成,有人担忧,有人则开始行动。从近年来安徽省的情况来看,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正在逐年提高,社会上体育培训的热潮已席卷而来。未来体育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学生和家长又该如何理性对待体育教学和考试,这也是业内人士们思考的问题。
20万街舞班让家长却步
今年国庆期间,四岁的游游被妈妈曹女士带着去街舞培训学校面试,面试老师说游游的肢体灵活,可以报名参加他们一对一的辅导,不过费用比较高,三年要20万元。这个数字把曹女士吓住了,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但是20万元的费用还是超过了她的预期。看到家长犹豫,老师又推荐了10万元的课程,但不是一对一。
问起为什么价格这么高时,招生老师说现在家长都很重视孩子才艺,街舞是把才艺和体育结合的一个项目,既能让孩子有特长,又能锻炼身体,费用自然高。曹女士考虑了一会后,以孩子年龄还太小不一定能适应为由拒绝了报名。
“其实我的本意就是让游游充沛的精力找个地方发泄,平时在家瞎跑瞎跳,不如干脆提前来学点体育项目。现在体育这么受重视,中考分值也高,没想到家长们都是这么想的。”曹女士说,国庆期间,她去了两大培训机构集中的商场,原以为家长们都是报文化课和美术音乐这样的兴趣班,没想到体育项目也非常吃香,既有传统的球类等项目,也有击剑、街舞、滑轮等相对小众的项目,甚至连长跑也有培训班,而且报考的人还不少。看到培训班里热闹的场景,曹女士最终还是决定让孩子纯粹地玩耍,在一家攀爬馆报了名。
体育培训市场热度渐涨
从暑假开始至今,在合肥一家篮球俱乐部训练基地,每个周末都有几十名孩子接受培训,周边近百个停车位被送孩子的私家车挤得满满当当,而前来咨询的家长还在不断增加,只是场地有限无法接受更多学生,培训机构已经在联络经开区一处公园里的项目,尝试租借场地来教学。这只是目前体育培训市场的一个缩影,随着体育分值在中考里比重的不断加大,尤其是未来高考也可能将体育纳入其中,家长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体育培训市场也在逐渐火热。
“感觉体育快要赶上奥数的热度了。我们也有点措手不及,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师资问题。”合肥市一家专业从事夏令营活动的机构负责人刘老师说,他以前专门从事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的拓展活动,现在发现已经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了,自己的业务方向也在转变,准备朝着体育项目的集训转变。他表示,以前参加夏令营的家长,是抱着给孩子锻炼的心态。现在很多家长则是抱着既要锻炼身体也要掌握应试技能的想法,很多家长离开夏令营后会联系教练,希望他们能给孩子组班进行体育训练。这种需求现在增长得很厉害。
刘老师介绍,很多原先专注文化课辅导培训的机构现在也开始涉足体育科目。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师资了。激增的需求下,专业体育老师不够用了。目前面向青少年的体育培训市场也进行了细分,有的是针对特长生进行集训,有的则是针对有此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日常教学。体育教师的组成也比较多样,训练营有很多退役的教练员、运动员及体育专业的老师;形式也灵活多样,有短期集中培训的,也有每周按课时进行的长期训练。
在随机访问的几个知名教育机构里,有的招生老师表示他们在文化课之外已经开设了体育科目的培训,主要是中考学生常选的几个项目。有的表示尚未开设,但是在考虑增加体育科目,只是受限于场地正在积极联络中。
在普选中发掘体育特长
2019年高考季,合肥八中李祺琳同学以足球专业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且专业任选。和她同组的其他七名队员也凭借足球特长被各大高校录取。事实上,近年来,全省通过体育特长进入大学的学生数量不在少数。体育正“渗透”进中小学生校园。
“应该说初中是一个发掘特长的阶段,我们很多学生都是进校后发现特长,然后加以培养的。”合肥市四十五中体艺组组长邓继卫说,现在合肥市初中不再进行特长生单独招收,但学校会在新生入学伊始,通过各种社团活动招募新学员,如棋类、乒乓球、合唱团、绘画等,有这方面特长或兴趣爱好的孩子会踊跃报名,这样,就等于从众多学生中先进行了一次“海选”,之后社团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进一步“培优”,去参加省、市乃至国家各种赛事,让孩子的特长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掘。具有各类特长的孩子进一步的“培优”后一般都会通过自主招生进入省示范高中。
虽然没有考试这根指挥棒,但是很多高中学校对体育很重视。“一方面初中输送来的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要培养,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另一方面,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角度着想,体育在高中依然不可忽视。”合肥八中副校长邓宗国说。合肥八中实施分项教学,将学生按项目分成班级开展体育课,每周两节课。分项教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高中三年练习,学生可以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这样才能将某项体育锻炼一直持续下去。
教学延续性比分值更重要
虽然体育特长生只是少数,但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在升学的道路上,体育学习也已经是必选项。
在合肥,学生进入中学校园以后,首先要接受集中的军训、日常的跑操,各个学校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日常的体育教学。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为例,该校通过家长会、班会给学生和家长灌输“健康第一”的理念,除了强调体育锻炼外,还强调注意孩子的饮食平衡。学校体卫组组长邓继卫告诉记者,以前家长会都是班主任带着文化课的老师与家长们见面,现在学校要求体育老师也要与家长面对面交流。
据介绍,目前,合肥市大多数初中对于体育教育普遍都很重视。以四十五中为例,多年来,该校严格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针对学校场地有限的情况,合理安排各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雨雪天气还会有预案应对,比如利用连廊区域带领学生进行徒手训练。近三年来,学校每年都制订专门的体育教学计划,考试内容都会经过学校体育老师共同讨论来设定,有计划进行,并定期测试,将体育考试的成绩和文化课考试成绩融合,计入孩子的总分里。
而到了高中后,要解决的就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性。 “好的高中还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一般的学校可能重视程度就有限了。高中阶段需要继续加大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如果体育不与高考挂钩,仅仅靠提高中考体育分值是不够的,因为多数家长会觉得‘我孩子身体还好,不如专心学文化课,考上好大学再说吧’。”邓继卫说。
高中体育是“特长+普及”
目前体育在高中的地位尚未凸显,但是随着国家对体育的不断重视,未来高中教学中将会有体育的一席之地。高中生的体育锻炼和学习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对此,合肥八中副校长邓宗国认为未来高中体育教育应该是“特长+普及”结合的模式。
“特长”体现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现在每年省示范高中学习都会通过自主招生招收一批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高中接受专业体育老师的教育培养,会充分挖掘自己的运动潜力并兼顾文化课的学习。现在高校对体育特长人才的招生计划比例也在加大,以合肥八中为例,每年都有学生因为足球、乒乓球等特长进入清华大学等名牌高校,他们将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体育人才。
但是这部分学生的数量是极少数,对他们以外的学生,高中在体育教学中就要遵循“普及”的原则,也就是全员锻炼,教学要兼顾所有普通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开设的课程也要和学生身体素质匹配,甚至是要与未来高考以及高校的要求相吻合。
体育考试不是为了竞技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对于体育教学比重不断加大,很多家长表示道理都懂,但是孩子们原本课业压力就很大,如果中考体育考试分值再加大,甚至纳入高考,会不会加大学生的压力?对此,既是中学体育老师,同时又是高中学生家长的邓继卫说,如果纳入考试的科目太多,确实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但体育教育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因为它与文化课有着很大的差别,甚至可以作为孩子繁重的文化课课业压力下的一种“中和剂”,毕竟体育锻炼对于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家长对体育考试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从目前体育中考的设置来看,体育考试并不是为了让学生竞技比赛,更多侧重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基
本技能的掌握,所以体育考试项目的门槛其实并不高,这也是每年中考体育考试得满分和高分的学生占很大比例的原因。只要家长和学生有体育锻炼的意识,每天花一点时间运动,体育考试不会成为学生成绩的拉分项。
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业内人士认为,从初中来看,这些年随着中考体育分值的逐年提高,学生及家长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耙向性”太强。
由于中考体育项目相对固定,不仅仅是初中生,有些小学生已经开始提早进行锻炼,这原本是件好事,但却有很多学生只搞“老三样” — —跳绳、坐位体前屈和跑步。这些项目固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有帮助的,但是各种体育项目的侧重点不同,如果仅仅只是固定的几门考试项目,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过于功利,类似文化课的“刷题”。
邓继卫认为,只搞“老三样”,学生身体各方面得不到协调发展,技能方面的训练薄弱了,也很难让人有兴趣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持续进行,谈不上“终身体育”。只有技能与体能相结合,才有可能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并将之持续下去。当然,体育考试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均衡素质和竞技两方面,另一方面考核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将平时训练与考试相结合,比如普通学生采取平时体育课上课出勤率刷基础分,再加上体育考试分值,这样将日常锻炼与考试有机结合,真正达到体育育人的效果,让学生们走出校园也依然乐于体育锻炼,从而强壮一个民族的体质。
本组稿件由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晓嵘 伍静采写(图片由巫绪力、任琨提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