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日报》11月11日报道 “我最亲爱的战友,你们过得还好吗?”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住在芜湖的90多岁志愿军老战士庄燕劳,对几十年前朝鲜战场上战友牺牲前的一句嘱托,依然铭记在心。为了完成战友的嘱托,庄燕劳无悔送子,替战友尽孝,演绎了一段大义践诺的动人故事。
时间回到68年前的峥嵘岁月。1952年,庄燕劳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随军来到朝鲜战场,成为志愿军某部文工团小组长。小组里有位安徽籍战友黄鹤,与庄燕志趣相投,十分亲密。当年9月下旬,文工团在一次行军途中遭到敌机轰炸。目睹战友伤亡,黄鹤心情悲痛,似有不祥预感。他对庄燕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已经结婚生子了,可我还没有成家。假如我牺牲了,你一定要为我生个儿子,让他长大后为我父母养老送终。”为了安慰黄鹤,庄燕劳没有细想,便一口答应下来。
孰料一语成谶,就在次日,文工团行进中再次遭敌机轰炸,黄鹤当场壮烈牺牲。最亲密的战友在眼前倒下,庄燕劳顿足捶胸、悲痛欲绝。安葬好战友后,他站在黄鹤墓前郑重发誓:“永别了,亲爱的战友!你的话我记住了。请放心,这辈子一定完成你的心愿!”
黄鹤牺牲的消息传到黄山屯溪,父亲黄秀蒲受到巨大打击,但在给部队的回信中却坚定地表示:“吾儿虽去,精神犹存,期盼没有倒下的战友们用歌声化作复仇的怒火,射向每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黄父的觉悟与大义令大家非常感佩,上级将这封信在全团公开宣读,激起很大反响。此后,庄燕劳继续给黄鹤父母写信,真诚地表达了要代黄鹤给二老当孩子的心愿。在一次奉命回国办事途中,他特地赶往屯溪看望黄鹤父母,跪倒在烈士双亲面前说道:“爸爸妈妈,黄鹤不在了,我就是二老儿子。我来替他尽孝守护你们一辈子。”
金达莱下泣血诺言,践诺送子义薄云天。1954年3月,庄燕劳随部队凯旋回国。此时,文艺小组10多名战友,已有多人牺牲在朝鲜战场。作为幸存者,庄燕劳的耳边久久地回荡着黄鹤的遗嘱。英雄已去,我来安魂。他与妻子黄妊芳商量,再要一个孩子,完成战友的遗愿。虽然家中已有两儿一女,本已不打算生孩子,但重情重义的黄妊芳再三思考后仍然同意了庄燕劳的请求。
1956年10月,一名男婴顺利出生。登记户口时,庄燕劳为孩子取名黄松,希望他能继承烈士黄鹤的遗志,像黄山松一样坚韧挺拔。黄松1岁多时,庄燕劳和黄妊芳亲自将他送到屯溪老街口的黄鹤父母家。二老失去儿子后,得到孙子,十分宽慰。因孩子年幼离不开母亲,黄妊芳就住在屯溪数年,抚养孩子、照顾二老。此后多年,每逢采茶、割稻的农忙季节,庄燕劳都主动来到黄家“顶缺”务农,与黄鹤父母和叔伯兄弟等情同一家。
不仅是黄鹤,对文工团其他牺牲战友的家庭,庄燕劳也竭力帮扶。部队实行薪金制后,庄燕劳和其他几位战友相约,将第一个月工资全部寄给了烈属。他还先后登门看望另外两位烈士家人,作为兄长帮扶烈士的弟弟妹妹成家立业。
老骥伏枥壮心在,弘扬精神慰忠魂。如今,90多岁的庄燕劳早已退休。多年来,他积极发挥余热,致力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足迹遍布芜湖市几十所幼儿园和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老人觉得,这正是对逝去英烈最好的告慰与缅怀。
记者 汪国梁 通讯员 张应松
(原题为《庄燕劳:大义践诺,替战友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