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十三五”安徽工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 9家皖企入围中国500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1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徽省“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展示美好安徽。记者从会场获悉,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工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9家皖企入围中国500强企业,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两年入围“世界500强”,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超50%,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民营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9、中部第1位。

安徽省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体系。聚焦“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龙头+配套”“基地+基金”,实施十大高成长性产业、“7+5”重点产业发展行动,优势产业不断巩固,千亿产业达14个;瞄准“芯屏器合”育集群。大力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战略,新型显示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集成电路集聚产业链企业300余家,微型计算机产量居全国第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10%以上,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超50%,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首批国家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中国声谷”成为工信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国”字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14家基地被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两成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贡献了五成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产业集聚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发展质量居全国前列;聚焦数字经济,出台数字经济和5G发展规划、政策,培育“皖企登云”企业近万家,全省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居全国第4,“工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

同时,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修订《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设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全省“专精特新”企业2618户,以占全省规上中小工业企业14%的数量,贡献了24%的营业收入和25%的利润,户均专利5.7个,涌现出国家级行业“小巨人”86家。精准引导强龙头。与此同时,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科大讯飞、长鑫存储、埃夫特、应流集团等成为行业翘楚,9家皖企入围中国500强企业,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两年入围“世界500强”。

据现场了解, “十四五”期间,安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全省将坚持“制造为基、企业为本、创新驱动、品质引领、数字赋能、融合共进”,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中部领先、长三角领先,构建形成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安徽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赵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