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昨天下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总收入预计累计完成2.5万亿元,预计较“十二五”末年均增长6.9%。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达3183亿元、居全国第11位、较“十二五”末前进3位。
财政支出连跨2个千亿元台阶
据介绍, “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支出规模实现新突破,2016-2019年,全省财政支出分别完成5523亿元、6204亿元、6572亿元和7392亿元,连续跨过2个千亿元台阶。
“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支出预计完成3.3万亿元;2019年,61个县县均支出54亿元,较“十二五”末增加17亿元,80亿元以上有9个,60亿元以上有24个。
“十三五”期间,全省将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全面落实营改增、资源税、环保税、个人所得税等改革政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退还企业增值税留抵税额、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部兑现到位,并根据财政部部署,及时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16-2018年,我省累计减税降费2835.9 亿元;2019 年新增减税降费 802.2 亿元;2020 年1-10月,新增减税降费593亿元。
更多财力向基层一线等倾斜
“十三五”期间,全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从2016年起,省市县按照脱贫攻坚任务和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量、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累计投入577.6亿元、年均增长29.9%。全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健全财政稳定增长投入机制,累计安排1430亿元、年均增长41%,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省级设立专项引导资金、统筹41.5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统筹下拨31.1亿元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皖苏滁河流域生态补偿。
“十三五”期间,全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民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稳定在八成以上,更多财力向基层一线、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保障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重点民生支出需要,累计投入5260亿元共计滚动实施54项民生工程,惠及全省7000万人民群众、人均受益7000多元。累计投入52.5亿元用于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累计投入139亿元,提前完成134.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争取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269.3亿元,省级安排36.2亿元,对纳入年度改造计划的全省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补助。
此外,2015年以来,我省累计发行政府债券10648.3亿元,为全省脱贫攻坚、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及工业园区发展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充分体现政府债券对我省经济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积极作用,为全省补齐民生短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向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