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刷单骗局“变脸”!“90后”女孩“认贼作姐” 惨遭诈骗16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二手交易APP目前已成为时下年轻人手机中必不可少的热门软件之一。据统计国内第一大二手交易平台“闲鱼”用户量已高达3亿。然而,潜力巨大的二手市场中,竟然有诈骗分子乔装成“买家”混迹在“闲鱼”APP中,伺机靠近注册用户,利用伪装身份充分博取受害人信任,最终联合“派单客服”成功实施骗术,使受害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12月9日,铜陵市长江路派出所接到市民姚小姐报警求助,称“自己被网络诈骗16万,请求协助。”民警详细询问后得知:26岁的姚小姐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员工,工作性质稳定单一,但是工资收入无法满足个人花销,于是闲暇时间里,姚小姐喜欢研究一些赚钱的门路。去年她曾兼职网络刷单,但发现程序麻烦,佣金也不高便放弃了,今年她又学会在二手APP上倒卖自己的闲置物品,打算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却被精细骗术套路,先后通过扫码转账被骗16万元。

伪造身份套近乎  骗子成“邻家姐姐”

12月8日,姚小姐挂在咸鱼上的宝贝,突然收到卖家问询,但询问的却不是宝贝详情,而是询问姚小姐是否想做咸鱼兼职,“只需要给指定卖家商品点满10个赞,就能赚得5元报酬”,由于姚小姐去年接触过类似兼职,便欣然接受邀请,同时如约赚到5元佣金。

有了一次愉快的合作经历后,对方立即邀请姚小姐做长期兼职,并以“在这里聊多了会被禁止文字”为理由,要求姚小姐下载“米聊”APP洽谈兼职工作。正愁“无路生财”的姚小姐立即下载了软件,并添加对方为好友,看到对方网名叫做“红姐”,头像则是位年轻妈妈与自己宝宝的合影,看到这种“真实”的生活照,姚小姐顿时感觉与“红姐”之间距离亲近了不少,更加信任对方。

添加好友后,“红姐”立马邀请姚小姐进行第二次交易,通过抖音点赞赚佣金。同时趁机介绍到“我们主要是做京东销售任务和闲鱼抖音点赞及评论福利任务。操作简单,做完一单结一单”,姚小姐一听程序便捷便决定尝试。她根据对方要求,在抖音搜索到指定商家账户,并給该商家视频点赞留言,截图上报后,又如期获取到第二笔5元佣金。

完成二笔交易后,“红姐”开始试探姚小姐是否愿意接佣金更高的“京东销量任务单”,并亲切地向姚小姐推销道“我和我的姐妹们都在做”。基于先前两次合作基础,姚小姐已经对“红姐”深信不疑,她当即表示愿意尝试,“红姐”又介绍道“京东销量任务是垫付立返的任务,但只需要我们暂时垫付一下,做完任务三分钟之内就会返还我们本金和佣金”,为了防止姚小姐起疑,“红姐”还解释道:“这种线下刷单的新模式,是为了避免平台检测出商家刷单,只需垫付部分资金,其他手续云端自助完成,操作简单返现快捷”。

喂足鱼饵再拉线  “派单客服”和“邻家姐姐”唱双簧

面对“垫付”这样的危险字眼,已被套路迷惑的姚小姐竟将防范意识抛到了九霄云外,她在“红姐”的引荐下添加了专门派单的客服为好友,并在对方要求下,认真填写了“刷手入职申请表”,随后便收到了所谓“信誉销量代刷系统”发布的申请审核通过通知,正式成为vip1268号刷手。

在派单员的安排下,姚小姐尝试着接了三单业务,垫付的资金都在百元左右,眼看本金和佣金都迅速返还,姚小姐打起了十二分的工作兴致,她向客服表示继续接单。但接下来,客服开始派发“任务单”,要求姚小姐必须连刷3单才能拿到佣金,姚小姐刷完第一笔任务单后,发现单笔垫付金额已接近万元。产生退缩情绪,然而骑虎难下的她,没有选择立即报警,而是转投跑去询问中间人“红姐”的意见,面对如此典型的诈骗套路竟浑然不觉, “红姐”可能正是骗子集团中的一员。

“红姐”收到置疑后,开始给姚小姐灌“迷魂汤”,鼓励姚小姐根据客服要求操作,并表示“周围的姐妹已经做了好几年了,都有高昂的收入”。就这样姚小姐又重返骗局,再次与客服对接,再刷满了3件高额商品后,姚小姐发现客服仍然不断给她派单,理由是“3单只是任务数量,每笔任务里还有规定的商品数量,必须全部刷完才算完成任务”。

心力交瘁的姚小姐当下已然陷入混乱,她四处筹钱刷完任务后,但发现等待她的并不是高额的佣金,而是“客服”甩过来的“黑锅”。对方指责姚小姐未按系统要求备注信息,必须重新完成任务,否则投进去所有本金,将被系统扣押,无法返还。

深陷圈套任人宰割  借债刷单被“套”16万

但此时姚小姐已经累计垫付81430元,早已无力招架,她拜托客服帮她向平台提出申诉,但客服却提示她,可以要求中间人“红姐”垫付部分资金。手足无措的姚小姐此时已被诈骗集团“玩弄于鼓掌之中”,她又跑去寻求“红姐”帮助。对方当即表示愿意垫付12000元,其余资金可以通过开通借呗及其他网贷服务获取,并诱骗姚小姐“你再想想办法,反正待会儿本金和佣金都能返还。”

就这样,在“客服”及中间人“红姐”的双向重夹击下,姚小姐再次借债刷单,通过扫码又陆续转账79000元,累计“垫付”金额高达160430。

直到客服再次延迟返现,她才下定决心报警,并确定自己遭遇了典型的网络刷单骗局。目前,该案件已移交给刑警队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随着网络刷单诈骗的广泛宣传,不少群众对“刷单”树起防范之心。然而,刷单骗局一旦“改头换面”,大多数群众便无法识别。今年,由刷单骗局演变出的“抖音点赞骗局”及“京东销量任务骗局”持续高发,令人防不胜防。

民警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刷单骗局的本质,是让受害人通过扫描二维码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请广大群众牢记:杜绝任何通过扫描二维码向陌生人进行转账的行为!如遇可疑情况请第一时间报警,切莫轻信网络好友,以免落入“双簧陷阱”。

刘争 王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余国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