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沪皖联手 劈离式肝移植一肝救两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一枚肝脏,将皖沪素不相识的两人命运相连,两个家庭迎来新生的喜悦。近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器官移植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专家,通过劈离式肝移植手术,使一位捐献者的供肝成功挽救沪皖两位患者的生命。

宣城小伙献出“生命的礼物”   延续人间大爱

23岁的宣城小伙张亚(化名)因车祸导致颅脑外伤被送至宁国市人民医院救治,被诊断为脑出血、全脑疝。为进一步救治张亚,家属将其转诊至中国科大附一院。医务人员全力救治,却因伤情太重,一直没有好转,经脑损伤判定专家组评估,张亚达到脑死亡。家人悲痛之际,做出大爱义举,捐献张亚所有能救治帮助他人的器官。在宣城、宁国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张亚捐献了一枚心脏、一枚肝脏、一对肾脏、一对眼角膜。

医务人员向器官捐献者致敬(黄歆/摄)

此时,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患有乙肝20余年、肝硬化已经导致肝衰竭的李俊(化名)正苦苦等待肝源。李俊才40岁,却有20多年的乙肝病史,两月前开始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科进行人工肝的替代治疗,“患者已经到了肝衰竭期,只有通过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

考虑捐献者的供肝体积较大,李俊相对体重和肝脏容积较小,器官移植团队决定采用“一肝两用”的方式,通过技术手段将1枚肝脏劈成两部分。近500公里外,7岁的男孩坤坤(化名)因为严重的高脂血症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待肝移植。

更好地延续大爱  劈离式肝移植 “一肝救两人”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生命的礼物’弥足珍贵,我们医务人员有责任通过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接力奋斗,让捐献者的大爱更好延续。”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普外科专家刘连新表示。

劈离式肝移植,被公认为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肝脏移植 “巅峰”手术,对医生的经验判断和精准操作都有很高的要求。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对解剖结构非常熟悉及准确定位、对肝内管道进行精准劈离,保证两部分肝脏都保留重要的血管、胆管,具有良好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从而确保两位移植受者的生命安全。

医务人员将供肝劈分为两部分(黄歆/摄)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在中国科大附一院麻醉科、手术室、ICU、输血科及各医技科室、护理团队的配合协作下,普外科肝胆外科主任王继洲联合上海仁济医院专家成功将供肝分离为两部分,三分之一的肝脏经由高铁被迅速转运至上海。三分之二的肝脏由刘连新主刀,为李大哥实施肝移植。经过沪皖两地医务人员的接力奋斗,两台移植手术均在当天顺利完成。目前,李俊和坤坤均在康复之中,移植的肝脏都已在体内发挥功用。

刘连新教授主刀实施肝移植(李军军/摄)

刘连新表示,劈离式肝移植是常规肝脏移植的延伸,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目前供体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这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利用有限、宝贵的供肝资源,为众多终末期肝病患者特别时婴幼儿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据悉,除了1肝救2人,张亚捐献的心脏、1对肾脏和1对角膜,也给3位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给2人带去光明。

姚自勤 王继洲 方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宋蕾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标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