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微信号消息:8月27日,中国科大迎来了2021级本科新生。一批洋溢着青春活力的优秀学子来到中国科大,在这里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今年本科生迎新工作首次在新启用的中区体育馆综合馆进行。同时,科大学子开学防骗指南发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为减少人员聚集,学校提前组织安排了多项严密措施,保障新生报到安全有序进行。新生需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校门口凭入学通知书,通过核验大数据行程码、健康码,经测温合格后才能入校。为做到错峰分流,学校进一步优化报到流程,新生可在学校迎新网站上提前完成大部分报到流程,简化现场报到程序。
根据学校安排,各班级于27日当天举行线上家长会,28日举行新生入学考试。之后,学校将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新生体检等一系列活动。从8月30日起,新生开始为期两周的军训。9月1日,学校将举行开学典礼。
科大学子开学防骗指南
又到一年开学季,科大校园里又会出现不少新面孔。新入学的萌新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防诈骗的本领可要学起来。
对于新生,最有可能碰到的就是电信诈骗了。所谓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
假冒新生群
行骗手段:冒充学生老师或工作人员,建立虚假QQ群、微信群欺骗新生
目的:发布虚假信息,发放虚假学习材料,骗取新生财物
上当指数:☆☆☆☆☆
开学在即,许多新生都对大学充满了向往,想早一点了解到学校方方面面信息,提前认识老师同学。诈骗分子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冒充学校老师或工作人员,以各种新生群的名义,吸引新生和家长进群,号称可以领取免费学习资料等,随后便会以各种形式骗取新生财物,盗取新生个人信息等。
提醒
校学生会已创建了QQ群“中国科大2021级新生总群”与“中国科大2021级新生广场”,各院系学生会也分别建立了各院系新生群,萌新们可以根据下面的群号搜索加入相关群组。学校也不会以任何形式在群聊中向大家索取费用,请谨慎识别。
请新生凭录取通知书编号和姓名,申请加入以下新生群和各院系新生群。
骗取学费
行骗手段:通过非法手段获得新生信息,冒充学校人员
目的:骗取新生的学费、书本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
上当指数:☆☆☆☆
这些诈骗分子首先通过不法手段获取新生的手机号等信息后,便会以学校工作人员的身份,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新生将学费、书本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汇入某个卡里。短信内容通常有“同学,请将学费交至xx处”,遇到这种情况,萌新们可要提高警惕。
提醒
新生的录取通知书里会带有银行卡,新生可以按照入学须知要求将学费等提前存入卡中,由学校统一提取,也可以通过学校官方“财务缴费信息平台”或报到时现场缴费。千万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信息。
冒充学长学姐推销
行骗手段:新生群里冒充学长学姐,和萌新们套近乎
目的:向你推销手机、电话卡等物品
上当指数:☆☆☆☆☆
“学弟,流量套餐了解一下!”“师妹,到了大学也要好好学习,要不订一份英语学习报纸?”这些诈骗分子会冒充学长学姐,私聊新生嘘寒问暖,和萌新们套近乎,在获取信任后便开始推销电话卡、学习资料等物品,要知道学校不会以任何名义,以任何方式,强制向新生兜售任何物品。
提醒
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不管推销什么,拒绝!还是拒绝!同时不要随便通过来源不明的好友请求,以免泄露个人信息。
虚假兼职
行骗手段:以提供高薪轻松兼职工作,设下陷阱
目的:在获取人们的信任后,骗取财产
上当指数:☆☆☆☆☆
以提供“在家兼职”“淘宝兼职”“打字兼职”“刷信誉”等高薪轻松工作,设下陷阱,或是以“介绍高薪工作”为由骗取押金,使不明真相的同学落入圈套。开始时,给予一定的金钱诱惑,获取信任后,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骗取巨额钱财。
提醒
学生利用课余做兼职,应聘时要查看对方资质。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贪小便宜。另外,学校会有大量勤工助学的岗位供同学们选择,入校后多关注一下学校学工一体化网站发布的信息吧~
校园贷
行骗手段:通过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
目的:骗取大学生钱财,甚至威胁到了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上当指数:☆☆☆☆☆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但由于缺乏规则、监管不力等原因,很多校园贷其实都是披着伪善外衣的高利贷,所谓的“低利率”“免利息”都是诱导大学生进行贷款的诱饵,最后只会利滚利欠下巨债。
提醒
校园贷造成的不良影响十分严重,不仅会危害借贷人本身,还会伤害到身边的好友和家人,所以校园贷一定要杜绝!杜绝!杜绝!
如何面对诈骗
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疏于防范。犯罪嫌疑人利用学生警惕性不高、入学时间短、不熟悉情况、没有社会经验等弱点,轻易诈骗得手。在校生,尤其是新入学的同学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与其发生任何金钱上的往来。
1、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号码等轻意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
4、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形,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
5、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社交媒体上招聘等信息。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