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对我像亲人,找他我放心!”宿州一老人写诗感谢主治医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日前,宿州市埇桥区时村镇79岁的许大爷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植入一枚先进的心脏起搏器。因患有心衰多年,前期他的心脏射血分数只有百分之二十九,心率最慢的时候只有三十次。患病四年来,他每次生病来该院找心内一科的杨思共医生。“ 杨医生对我像亲人一样, 找他我放心!” 许大爷说。

一首感谢诗 四年医患情

四年前,许大爷因为心力衰竭导致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甚至生活无法自理。多处求医问药无果后,来到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

许大爷入院后,经过杨思共医生一周的精心治疗,病情大为好转,以前连走路都气喘吁吁的许大爷,竟然能自己上下楼梯做检查、买饭……许大爷一家人感激不尽。当了半辈子村支书还多才多艺的许大爷,亲自作一首诗来感谢杨思共医生,由此许大爷和杨思共医生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进展性疾病,病情会逐渐恶化,在多种诱因下都会出现急性加重期。四年来,许大爷反复住院治疗十余次,每次都是提前和杨思共医生联系。杨思共无论何时都会耐心解答许大爷的问题,帮助他安排好住院事宜。

2020年8月的一天下午,许大爷因为感冒诱发心衰被老伴用轮椅推着来住院。 当日恰巧是杨思共值夜班得五点半才能来接班,虽然气喘吁吁但他依然决定等杨思共上班再办理住院手续,让杨思共亲自诊治。

为了安全起见,经过值班医师的检查、简单处理后,许大爷等了两个多小时才办理了住院手续。“能被患者如此信任,这是医生至高的荣誉,也是家属对我的肯定。”杨思共说。

为了表示感谢,许大爷的儿子硬是塞给杨思共五百元红包。实在推脱不掉的杨思共接过五百块钱转身到住院窗口,把五百块钱交到了许大爷的住院费用里,住院结账的时候许大爷一家发现了多出的五百块钱感动不已。

坚守初心 把职业当信仰

转眼间,许大爷来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已经四年了,他的心衰也进入到末期,心脏射血分数只有百分之二十九,心率最慢的时候只有三十次,离开氧气就憋喘难忍, 随着住院的频率越来越多,住院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心衰进入终末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植入心脏起搏器。

由于许大爷病情严重,年事已高,手术的风险很大。许大爷的家人决定带老人去南京做手术。“我就要在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我要杨医生给我做手术,我相信他,我更相信这家医院。” 许大爷对着儿子吼到。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8月13日下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户学敏亲自带领心内科团队进行手术,在历时三个半小时后,终于顺利的植入了一枚最先进心脏起搏器。

手术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许大爷的心率稳定在六十次的起搏心率,摘掉终日不离身的氧气下床活动也不憋喘了。许大爷一家人高兴不已,还没出院就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多年来,杨思共把职业当成信仰, 他常说:“感谢患者的信任,自己定做百倍的努力。”

工作中,经常会老病号来找他,有的时候是求医问药,有时候仅仅是来拉家常。 “我们喜欢和小杨医生聊天,觉得生病也没那么痛苦了,生活也有希望了。”病人们经常这样说。

医学本科五年,硕士三年,抱着要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的一腔热血,杨思共婉拒导师的挽留,通过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才引进计划进入该院心内科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了。

五年来, “医者”二字所赋予的责任和承载的使命,在杨思共心头与日俱增、日渐明晰。漫漫从医路,他坚守初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坚守对精诚仁术的探索精神和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责使命。

张红兵 盛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张涛

编辑  张大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