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六安:送达应诉材料被拒 庭长与被告父亲“唠嗑”解难题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六安金寨县法院江店法庭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近日,该院江店法庭干警几经周折完成了一起被告极不配合接受应诉材料的送达。

今年10月,原告吴某一纸诉状将被告李某诉至法院,诉请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偿还货款。江店法庭干警在收到诉状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李某,希望其能领取相关应诉材料,但李某一直不愿意配合法院的送达工作,并对法院工作表现出质疑和抗拒的态度,面对送达干警的多次耐心询问,李某始终不愿说出其现居住地址,后来更是拒不接听干警的电话。

遭遇此境后,江店法庭送达干警迅速转变思路,在多番寻找之下来到了被告的住址,但被告知被告现在外务工,家中只有父母在家。送达干警遂告知其父母可以代签相关材料,但是被告父亲担心签收材料后就要承担责任,对法院干警十分戒备,不愿签收,这使送达工作陷入了僵局。这时江店法庭庭长胡先武走上前去,主动跟当事人父亲进行了沟通,耐心跟在场人员解释送达及签收诉讼材料的相关规定,并告知了签收材料不等于败诉,反而更有利于维护自身权利。

在胡庭长的再三解释和劝说下,被告李某的父亲终于同意签收诉讼材料并承诺会及时告知被告,在场其他村民也表示“之前不懂这些事情,认为签收了法院的文书就会有麻烦,今天理解了法院的工作,了解了送达文书的意义”。

至此,江店法庭不仅顺利完成了一件棘手的送达工作,更上了一场生动的“普法课”,实现了送达与宣传的双重效果。

冯继云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窦祖军

编辑: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