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安徽实施“五大行动” 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推进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安徽省政府发布《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更加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同时,明确每年5月第2周设为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

德育:

建设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系统

《工作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备课、教学、培训一体化机制建设。建设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城联盟,建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科研机制,依托学校等建立大中小学德育发展研究中心。

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程,研制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成立省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依托高校建立省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形成高质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体系。分批分期建设省、市、县(含市、区,下同)、校四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系统,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做细做实日常预警防控。

到2022年底前,按规定配齐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高素质教师担任班主任;完善班主任激励机制,将班主任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提高班主任待遇。建设一批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定期遴选一批省级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年度十佳班主任。

智育:

推进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

我省将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行动计划,落实“零起点”教学。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实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为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我省将加快一流学科专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抓好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落实,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形成与我省创新发展格局、产业发展导向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

建设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牵头研制出台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立课程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教材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科专家指导组。推进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扎实推进“五大行动”实验区遴选和高校分类评价。

体教融合:

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根据《工作方案》,我省将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逐步增加课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不得挤占体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推进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推进体育锻炼家校共育,鼓励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校外体育活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各1小时。

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完善校内比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省、市、县、校四级体育赛事体系。创建一批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积极推广冰雪运动。

常态化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档案,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抓好青少年肥胖、近视防控,降低学生肥胖发生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实施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配齐配强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建设一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体育教师轮训。

美育:

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据悉,我省还将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的声乐、器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教育。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

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展演机制,每三年分别举办一次省级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各地各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艺术展演或艺术专项展示,鼓励举办跨校、跨区域艺术展演交流活动。举办全省中学生戏剧节、职教校企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电影节等活动,推动高雅艺术、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校园。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实施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建立美育薄弱学校帮扶机制,支持高校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推动实施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

劳动促进:

每年5月第2周设为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

《工作方案》提出,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和挪用劳动课程教学和劳动实践时间。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建设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资源包,组织编写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组织职业院校编写专题读本,指导高校开发创新创业专题读本。

鼓励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把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指导内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每年5月第2周设为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专题劳动实践,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

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加快实现县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全覆盖。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遴选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各地、各普通高校要成立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劳动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在职务评定和岗位晋升工作中将劳动教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