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安徽大学张军教授团队在太阳暗条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2月17日,记者从安徽大学获悉,日前,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张军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侯义军副研究员等合作,第一次找到了太阳色球纤维向暗条提供物质和磁通量的观测证据,在太阳暗条的磁通量来源和物质供给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太阳暗条是太阳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等离子体结构,悬浮于色球和日冕,具有温度低、密度高的特点。太阳暗条与太阳上的剧烈活动(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密切相关,暗条爆发是影响空间天气的最主要太阳活动之一。

暗条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太阳物理学热点课题,对其开展系统研究也是国家航空航天等科技活动的迫切需要。

在暗条研究领域,暗条的形成是一个关键而未解决的问题。暗条的形成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磁场结构的形成和物质的供给。基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地基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和欧美空基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的观测数据,张军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发现了暗条磁场和物质供给的新模式。扎根在对消磁结构上的两组色球纤维相互靠近,同时有微弱的增亮,磁重联发生;随后一条长的新纤维形成,向暗条移动,最终与暗条合并。这些观测结果揭示了暗条的物质和磁通量可以由附近的色球纤维提供。

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快报发表在天文学核心期刊《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安徽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方玥为第一作者,张军教授和国家天文台侯义军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两组色球纤维靠近、重联,形成一组新纤维,随后与暗条合并。

蔡丽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龚润泽

编辑 陶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