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安徽或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当前,中医药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安徽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历史积淀深厚,“北华佗、南新安”影响深远。日前,安徽省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征询社会公众对《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创建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或国家中医医学中心、2个以上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现100%的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遴选10项诊疗技术规范成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并普及。值得关注的是,我省或将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遴选和发布中医优势病种,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创建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或国家中医医学中心

目前,全省现有各级各类中医院199所(含民营中医院115所),其中三甲中医院11所、二甲中医院60所,基本实现了“县县都有中医院”的目标。截至2020年,全省中医类医院人员达46389人,比2015年增长47.8%,拥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1人、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国医名师20人、领军人才26人、省名中医146人、省基层名中医168人。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中医药健康产业活力显著增强,中医药文化供给更加丰富,中医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基本建立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创建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或国家中医医学中心、2个以上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万人口中医床位数和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中医总诊疗人次和中医医院出院人数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和增速进入全国前十。

实现100%的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

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巩固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为重点、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支持省级中医医院医教研协调发展,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支持市级中医医院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提高中医药特色诊疗水平。支持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中药房建设,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实现100%的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90%以上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9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

如何推进公立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省级医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分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支持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建成4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提高中医药特色诊疗水平。鼓励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设立国际医疗部,开展特需医疗服务。以优势中医医疗机构和团队为依托,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安名医堂、华佗名医堂等名医堂执业平台,鼓励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岐黄学者等名医团队入驻名医堂,支持民间名中医入驻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名医堂。

筛选10个中医优势病种优化诊疗方案在全省推广

如何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征求意见稿指出,加强中医优势病种培育,推动针灸、推拿、骨伤、肛肠、妇科、儿科、皮肤、脑病、肺病、肝病等优势(特色)专科建设,支持肝豆病、糖尿病、慢阻肺等重点病种诊疗能力建设,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遴选10项诊疗技术规范成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并普及。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提高临床疗效。严格中药药事管理,落实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使用中药。加强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中医护理门诊试点,提高中医特色护理能力。

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加强科室间、院际间中西医协作机制,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配置以病人为核心的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流程和方式,推广多种方法并用的中医综合诊疗模式,融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在二级以上中医院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实现多学科全方位诊疗。建设中医经典病房,鼓励中医医院建设中医医疗技术中心,挖掘整理并推广应用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技术。

探索实施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

在完善中医药医保政策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遴选和发布中医优势病种,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探索实施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康复医疗及安宁疗护等中医优势病种按床日付费、治疗周期长且风险可控的中医病种日间中医医疗服务按病种付费。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支持中医医疗服务发展,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调动中医医务人员积极性。

依托三级以上中医院发展互联网中医院

为加强中医药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安徽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构建二级信息平台,基层医药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与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推动中医药电子健康档案和中医电子病历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与协同共享,实现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中医电子病历的实时动态更新,提高数据质量。

在发展智慧中医医疗服务方面,依托三级以上中医院发展互联网中医院,开展线上诊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鼓励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云医院、云支付、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医助理、可穿戴诊疗监测、智能化诊疗服务、疗效跟踪反馈等的研究与建设应用。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展远程智慧医疗平台研究和试点,实现中医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预约挂号、远程培训等功能。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让患者享有更加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