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节流”也要“开源” 蚌埠雨水收集融入“海绵城市”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针对蚌埠市为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兼有的特点,蚌埠市通过雨水和再生水利用,加强排水安全,节约社会成本,从而推动整个城市健康和谐的发展。

5月23日上午,蚌埠市城市管理局举行“节水创建,方兴未艾”新闻发布会,从现场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得知,针对蚌埠市为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兼有的特点,该市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雨水和再生水)的重点列入有利于控制地表径流污染、有利于污染物消减和改善城市水环境。雨水以渗和蓄为主,以用为辅,定位为控制径流污染和缓解城市内涝;再生水利用主要着重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后回用,处理和利用并重,从而定位为污染物削减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过雨水和再生水利用,加强排水安全,节约社会成本,从而推动整个城市健康和谐的发展。

目前,蚌埠市雨水收集利用的项目有:大禹家园、二钢新村、市职教园区、市民广场、蚌埠体育中心等,这些小区和公共设施建造设计时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配有下凹式绿地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雨水收集,既可以缓解暴雨时雨水大量积蓄,又可以在干旱时用于绿化浇灌。

据蚌埠市城市管理局徐文伯副局长介绍,该市开展的蚌埠市再生水回用工程(杨台子再生水厂和城南再生水厂)就是对该项《规划》的具体落实,将污水资源化利用,生产的再生水用于工业循环用水、道路浇洒、绿化灌溉和景观生态补水等,项目建成后将每年节约自来水700万立方米,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约1700万元。再生水管网补水点周边景观补水将达到2000万立方米,将对改善水体环境、消纳黑臭水体起到促进作用,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陈英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编辑 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