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淮河岸边“追云人” 人工降雨缓旱情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8月16日上午,淮南室外气温回降到摄氏28度,局部地区也开始降起小雨,较前段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相比,人们感到舒适了许多。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的降雨与一群“追云人”有关。

记者了解到,连日的高温干旱影响到寿县田间作物生长,8月12日,寿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启动了气象灾害(高温)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乡镇、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立即转入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检查火箭弹。

“我们组织了2支人工降雨队伍,一支在窑口镇固守,一支根据云层开着作业车机动,选择合适时机和流动作业点发射火箭弹,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寿县气象局副局长刘悦告诉记者,8月16日上午7时09分、8时03分,根据云层监测达到人工降雨条件,分别在寿县保义镇、窑口镇向相关部门申请空域,利用短暂的2分钟窗口期发射了第一轮8枚火箭弹,火箭弹的射程有7-9公里,在飞行过程中自动播撒催化剂,飞行末端自动打开降落伞缓慢回落,减少火箭弹残骸给群众造成伤害。

准备出发。

“我们从昨天就开始准备了,淮南市区和寿县、凤台县共出动了5支队伍实施人工降雨。”淮南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沐贤俊告诉记者,从8月15日晚上开始,他们就实时监控天气云层变化,并来到淮南市潘集区古沟乡驻守,一直到清晨6时12分,云层条件达到,才发射了火箭弹人工降雨。

安装火箭弹。

记者了解到,人工增雨并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天空中要有适合开展作业的云团,利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人工增雨只能引导云层尽快产生降水、更多产生降水,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合适云层情况下是不能实现“人工降雨”的。

火箭弹发射瞬间。

“今天的人工降雨量不是很多,下午看情况准备再实施一次。”淮南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沐贤俊介绍,人工增雨要符合4个条件:作业区云厚至少要2千米-3千米、云底高度2千米以下、云的面积达到几十平方公里和有一定上升气流的云。太薄和面积太小的云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小云滴,相当于无米下锅。云底太高也会导致雨滴还未降落到地面就在空中蒸发了。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条件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编辑 陶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