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9月1日,安徽省委宣传部举行“安徽这十年”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徽10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这十年,安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坚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0年来,安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贫困群众稳定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全部纳入综合医疗政策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14万人次,完成34万户贫困户危房改造,贫困家庭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放心水”、基本医疗有了保障,孩子们都能有学上,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
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788元增至2020年的14763元、翻了一番多,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132元增至2020年的11659元,增长近5倍,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由3.8倍缩小至1.4倍,贫困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
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31个贫困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累计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2万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5.4万公里,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累计投资170亿元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村村通动力电工程;贫困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2%,较2015年底提高23.7个百分点;行政村全部通宽带,光纤网络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有效解决了过去长期困扰基层的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乡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安徽省还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处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贫困村全覆盖,全省1.13万支扶贫工作队、3.2万名驻村扶贫干部把心血和汗水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3000个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1.76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33.83万元,年均增长51.4%。
去年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3618元
安徽省全面筑牢返贫防线,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2021年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3618元、增长16.8%,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个百分点;3000个出列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44.42万元、增长31.3%;今年上半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79元,比全国高3017元,绝对值在脱贫县农村住户监测调查的22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列全国第一。
当前,我省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目前,3000个脱贫村实现产业帮扶项目全覆盖,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195.4万人,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4.59万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76.5%;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达到18368元,10年间增长156.5%,农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村达到1962个。
汪玉茹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张大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