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地区生产总值是十年前的2.4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较2012年增加21.65平方公里、十年来共选树宣城好人1389名……8月30日至9月7日,宣城市委宣传部举行了7场“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共有22个部门参加发布会,介绍了宣城各项事业在近10年取得的成就,各方面的数据变化体现了宣城十年来经济发展的成就。
地区生产总值是十年前2.4倍
据介绍,2012年,宣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95.4亿元,2021年达1833.9亿元,是2012年的2.4倍。截至2021年底,宣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70平方公里,较2012年增加21.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6.56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5.79万人。
宣城市粮食总产量从2012年的116.30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28.72万吨,增长10.68 %;全市822个村全部实施了“三变”改革,已有177个村实现分红,分红8150.98万元,25万余名村民享受分红;宣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33户,居全省第4位,较2012年增加1074户;“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747个。
十年来,宣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从102家增长到460家,增长3.5倍;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7.9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3.0亿元,增长3.1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0.79件提升至2021年的17.9件,增长21.7倍;宣城籍“两院”院士增至17人,居全省第4位。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9平米
宣城市累计脱贫人口达91234人,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至2020年的12072元;宣城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的31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40平方米;十年来,宣城市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5万人,开展招聘会64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236.61万余个。
宣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由2012年末的1225个增加到1435个,其中公立综合性医院由9所(二级甲等8所、二级乙等1所)增加到14所(三级甲等1所,三级综合医院4所);2021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79.3岁。
宣城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投入由2012年的27.16亿元增至2021年的43.42亿元。全市新建公办幼儿园165所、改扩建224所,新增学位5.4万余个;建设中小学57所,增加学位9万余个。
2012年起至2021年底,宣城市公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底的1.2万公里增加到1.66万公里。至2021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底的123公里增加到506公里。
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万亩
十年来,宣城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万亩,封山育林107.26万亩,退化林修复40.1万亩,森林抚育552.32万亩;目前,宣城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7.2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1.5%;截至2021年底,宣城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83平方米,较2012年增加了8.86平方米;
2021年宣城市大气环境各项指标较2015年改善明显,其中PM2.5下降29%、PM10下降4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上升8.5%,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值;宣城市持续强化与苏浙毗邻地区紧密合作,扎实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建设,近5年累计获得生态补偿拨付资金2.31亿元。“十三五”以来,宣城全市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605起,累计罚处金额1.04亿元。
十年来共选树宣城好人1389名
十年来,宣城全市共申报文物保护项目241个,争取到位资金3.5亿元。十年来,宣城市共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2393处,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共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18121件。全市依托文物保护单位建立的景区共11家,其中5A级1家(龙川景区),4A级和3A级各5家。
宣城市现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9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1个。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10名,省级非遗传承人87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81名。
十年来,宣城市组织开展了“文艺欢乐送”、“文化三下乡”、“书艺进万家”、“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送文化年货等文化惠民活动3000余场次。十年来共选树宣城好人1389名,其中,132人当选安徽好人,55人当选中国好人。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
编辑 张大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