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预制菜亮相“丰收节” 安徽预制菜2021年总产值超600亿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在六安市舒城县举办,主题为“庆丰收迎盛会”。记者从预制菜展区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近1/4的企业涉足预制菜产业,截止到2021年末,安徽省的预制菜企业共495家。2021年总产值为602.76亿元,其中销往长三角地区的总产值有185.92亿元,预计在2022年总产值可达721.12亿元。

臭鳜鱼预制菜去年产值约40亿元

本次丰收节全省有16家预制菜企业参展,其中有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涉及粮食、畜牧、水产、果蔬、调味品、方便食品等产业,突出了预制菜的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四大特点,充分体现了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水平。

据介绍,安徽省预制菜市场目前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全国排行榜中位列第八。目前全省知名预制菜企业有同庆楼、老乡鸡、富煌三珍等,与预制菜相关的产品还有紫燕百味鸡、符离集烧鸡、王仁和米线、同福碗粥、沿淮小龙虾、淮南牛肉粉丝、吴山贡鹅、铜陵白姜、八公山豆制品、五城茶干等。

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作为我省预制菜的典型代表,全市生产企业近50家,生产加工人员8000人,经销商5000多人,烹饪人员10000多人,带动就业人员50000多人,2021年产值约40亿元。

安徽将建立行业标准推广预制菜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从发展现状看,我省预制菜产业处于起步并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存在领军企业带动效应不强,中小企业分散、产业链融合不紧密、机械化程度低、保鲜技术有限、全产业链安全标准化生产不完善等问题。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人士表示,我省将加快制定规划,建立行业标准推广预制菜。“依据预制菜不同产品种类制定原料生产标准、产品供应标准、加工标准、品质标准与食品营养及功能标准等;在食品加工环节要从食品安全、卫生条件、营养搭配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省农业农村厅建议,在制定产品品质质量标准的同时,严格把控生产品质与质量,并加强全流程检验检测、全流程监控追溯、全流程保证,实现产业链的品质化。

其次,要加快提升全产业链研发能力。我省以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基础,加快建立标准化的原料基地和集中配送中心,通过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推进预制菜原料基地建设。我省将建立食品研究院等研发平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区等开展预制菜基础研究。

经对全省预制菜产业进行不完全统计,我省约600家不同规模的预制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800个产品品牌。省农业农村厅表示,要大力推介预制菜,提升全省预制菜产业知名度,大力支持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同时在食品加工环节与市场消费环节实现智能与智慧化,从而实现预制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张大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