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桐城中学迎来120周年校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10月30日,桐城中学在学校运动场举行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在此之前的10月29日当天,吴汝纶纪念馆开馆、青年朱光潜塑像揭幕、桐城中学校史展览馆开馆、《恰桐城少年》新书发布会等先后在桐城中学举行。

桐城中学坐落于有“千年文都”之誉的桐城。1902年9月,清代著名教育家、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吴汝纶先生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受派赴日本考察学制,同年秋归乡省亲,创建桐城学堂。当年冬,桐城学堂正式成立,吴汝纶亲自题写“勉成国器”的匾额,并对桐城学堂寄予厚望,写下楹联“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

在桐城中学,左忠毅公祠,见证着东林党人左光斗刚直坚贞、唯才是举的浩然正气;苍劲挺拔的惜抱轩银杏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典雅古朴的半山阁,集亭台楼阁风格于一体,它是天地间“凝固的音乐”。著名书法家方守敦先生手书的石柱刻“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寄托了先贤对桐中学子品学兼修的殷殷深情;五四运动时期刻下的“勿忘国耻”石碑,彰显了桐中师生反帝爱国的伟大情怀;有质朴敦厚的五洲地图碑,凝聚着桐中师生放眼世界、强我中华的豪情壮志;老一辈革命家黄镇将军题写匾额的后乐亭,它激励着莘莘学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野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静静屹立,一代伟人邓小平曾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建校120年来,桐城中学从在校生112人到3000余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赢得了“人才的摇篮”的美誉。

朱璇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编辑 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