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宣城2.5万亩山核桃托管经营 实现 “小山变大山”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12月15日,宣城市林业局发布了该市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暨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情况,大力实施托管经营这一创新做法引起关注。

在山核桃之乡宣城宁国市,为破解林业现代化、产业化瓶颈的难题,增加林农收入,近年来宁国市探索引导经营方式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大力探索托管经营,实现了“小山变大山”。

据介绍,实施托管经营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在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集体林区权属碎片化问题,以村民组为单位,以基本不改变林农基本承包权、保证林农利益不受损失为前提,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林农自发通过托管、赎买、互换等多种形式,放活经营权,微调承包权,优化生产关系,有效降低每户山场块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不改变林地权属的前提,实施托管经营,解决“一山多户、一户多山”碎片化问题。

宁国市优化产业振兴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资金重点向山核桃全过程托管经营倾斜,对于完成“小山变大山”村民组奖补5万元工作经费;将完成“小山变大山”作为山核桃现代科技示范基地立项前置条件。

宁国市还创新提出全程托管“四项原则”,侧重从经营管理层面提出要求,即全程禁用除草剂;适宜地区分期挂设采收网;禁止单一使用化肥;科学防治常规病虫害,有效控制突发性病虫害。创新建立“三大机制”,侧重在权益保障方面提供支撑,即两段式利益分配制、可退出保障机制、风险管控机制。

托管经营增强了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活力。据介绍,宁国市已完成整合工作的240余户林农,平均每户山场数量下降5块,降低经营管理成本10-30%不等,每年总计节约人工成本约60万元。利用此次工作为契机,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减少纠纷,增强村民凝聚力。此外,实施托管经营可以进一步清晰林权,降低流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规模化流转奠定基础。在托管统一经营的模式下,全面停止使用除草剂,实现了绿色生态经营。

据介绍,宣城市近年来探索开展竹林和山核桃托管经营,在不改变林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连片整合,或承包单户零散山场,全市共托管经营竹林4万亩,托管经营山核桃2.5万亩,实现了“小山变大山”。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

编辑 张大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