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小家大爱!马鞍山市一家三口同日登记捐献眼角膜、器官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5月19日上午,马鞍山市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陈金喜、曲萍夫妇一起来到马鞍山市红十字会,拿到了期待已久的《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证》。他们不仅拿到各自的证书,还将女儿陈露的捐献证书一并领了回去,一家人在家里美美地拍了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做好人好事让我感到快乐。”在花山区车站路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90后”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陈露快人快语。在一旁的妈妈曲萍告诉记者,陈露是3月5日出生的,这一天也是学雷锋纪念日,女儿打小就心善。

因为这份“心善”,陈露献血捐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因为是RH阴性B型血,她还加入市稀有血型志愿者服务队。自从成为志愿者后,陈露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

今年4月1日,在市展览馆旁好人岗做志愿服务时,陈露在安徽省遗体(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上了名字,同日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还有她的父亲和母亲,一家三口同时签订捐献遗体的大爱义举让人敬佩。

问及为什么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父亲陈金喜这样说道:“没有多想,女儿的提议很不错,何况这还是一件好事。”母亲曲萍说:“捐献眼角膜,能让眼睛失明的人看见光,很有意义。”

“很早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关于器官捐献的一些知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陈露说,“我父母很开明,在我提出捐献的想法后,父母也很支持。”

“一家三口同日签订捐献遗体,这在我市也不多见。”马鞍山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方必来说,器官捐献,对急需移植器官的患者来说,是重生的希望;对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来说,是生命的延续。陈露一家三口的力量或许很微小,但我们相信,大爱传递的力量终将汇流成河。

据了解,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分为遗体(眼角膜)捐献和器官捐献两个方面。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捐献志愿者可以到市红十字会、市展览馆旁好人亭进行申请登记。截至目前,马鞍山市已有495位志愿者登记,129例遗体捐献成功,4例人体器官捐献成功。

大皖新闻记者  金学永  通讯员  杨正文

编辑  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